敘曰∶痞,虛中之實也。許學士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醫(yī)學.全在線quanxiangyun.cn而不去,其病則實。故治痞者,一補一消?挤蕉,表昔人之法爾。
枳實(麩炒) 黃連(炒,各五錢) 濃樸(姜炒,四錢) 半夏曲 人參 白術(shù)(各三錢)干生姜 甘草 茯苓 麥芽(各二錢)
心下虛痞,惡食懶倦,右關(guān)脈弦者,此方主之。
痞,與“否”同,不通泰也。《易》曰∶天地不交而成痞。故肺氣不降,脾氣不運,升降不通,而名痞也。脾為邪氣乘之,不足以勝谷,故令惡食。脾者卑臟,役氣于四肢,而后肢體強健,脾病則不能致氣于肢體,故令懶倦。肝脈也,木來克土,故令右關(guān)脈弦。是方也,枳實quanxiangyun.cn/shouyi/、黃連、濃樸之苦,可以下氣。半夏曲、干生姜之辛,可以行滯。人參、甘草、白術(shù)、茯苓之甘,可使健脾。麥 善消,則可以推陳而致新矣。是疾也,功在慎口。經(jīng)曰∶陰之五宮,傷在五味,奈何不慎乎。
木香 生姜 陳皮(各六分) 柴胡(七分) 當歸梢 枳實(各四分) 半夏(一錢五分)紅花(二分) 草豆蔻 炙甘草(各二錢)
憂氣郁結(jié),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此方主之。
上件病證,即六朝之醫(yī)所謂氣膈也,今人謂之氣痞耳。經(jīng)曰∶脾主行氣于三陰,三陰之脈皆行腹里,今憂氣郁結(jié),營衛(wèi)之行澀,故令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滿者,升降之道乖也。不思飲食者,憂氣傷脾也。辛香可以化氣,故用木香、豆蔻、生姜、陳皮、半夏之輩以主之,升降者,交泰之道也,故用柴胡之辛以升之,枳實之苦以降之,營衛(wèi)澀而后腹皮痛,故用歸尾、紅花以和營,炙甘草以和衛(wèi)。
白鴿(一對,不落水,去毛腸雜,小破) 急性子(炒) 藜花子(水炒) 大黃(曬)樸硝(各五錢)
只為細末,入鴿腹扎緊,砂鍋陳酒煮熟,待冷取出藥,將鴿肉風曬半日,打碎炙炒,不宜焦枯。同前藥磨細末篩凈,將糯米粉掬為丸,桐子大。空心服五錢。其塊化為膿血,為魚凍,為粘膠,從大便出,潛消默化,妙難盡述。
點擊查看:<<醫(yī)方考>>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