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huì)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衛(wèi)生寶鑒 卷十二 上課筆記
    

衛(wèi)生寶鑒教程:卷十二

咳嗽門咳嗽論(此論出潔古家珍)論曰: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謂無聲而有痰。脾濕動(dòng)而為痰也。若咳嗽有聲。而有痰者。因傷肺氣動(dòng)于脾濕也,故咳而兼嗽者也。脾濕者。秋傷于濕、積于脾也,故經(jīng)云:秋傷于濕。冬生咳嗽。大抵素秋之氣。宜清而肅。若反動(dòng)之…

咳嗽

咳嗽論(此論出潔古家珍)

論曰: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謂無聲而有痰。脾濕動(dòng)而為痰也。若咳嗽有聲。而有痰者。因傷肺氣動(dòng)于脾濕也,故咳而兼嗽者也。脾濕者。秋傷于濕、積于脾也,故經(jīng)云:秋傷于濕。冬生咳嗽。大抵素秋之氣。宜清而肅。若反動(dòng)之,則氣必上沖而為咳嗽。甚則動(dòng)脾濕而為痰也,是知脾無留濕。雖傷肺氣而不為痰也。若有痰而寒少熱多。各隨五臟證而治之。假令濕在肝。經(jīng)謂之風(fēng)痰。濕在心經(jīng)。謂之熱痰。濕在脾經(jīng)。謂之濕痰。濕在肺經(jīng)。謂之氣痰。濕在腎經(jīng)。謂之寒痰。各宜隨證而治之。咳而無嗽者,以辛甘潤其肺?榷哉。治痰為先,故從南星、半夏、勝其痰而咳嗽自愈。

人參款花散】
治喘嗽久不已者。予從軍過鄧州。儒醫(yī)高仲寬傳此。并紫參散甚效。

人參 款冬花(各五錢) 知母 貝母 半夏(各三錢) 御米殼(去頂炒。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六錢,水一盞半。烏梅一個(gè),煎至一盞,去渣,溫服。臨臥。忌多言語。

【紫參散】
治形寒飲冷。傷肺。喘促。痰涎。胸膈不利。不得安臥。

五味子 紫參 甘草(炙) 麻黃(去節(jié)) 桔梗(各五錢) 御米殼(去頂。蜜炒黃色。二兩)
上六味為末。每服四錢匕。入白湯點(diǎn)服。嗽住止后服。

【九仙散】
治一切咳嗽。太醫(yī)王子昭傳。甚效。此方得之于河中府管勾。

人參 款冬花白皮 桔梗 五味子 阿膠 烏梅(各一兩) 貝母(半兩) 御米殼(八兩。去頂。蜜炒黃)
上為末。每服三錢。白湯點(diǎn)服。嗽住止后服。

【人參蛤蚧散】
治三二年間肺氣上喘咳嗽?┩倌撗。滿面生瘡。遍身黃腫。

蛤蚧(一對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換水。洗去腥。酥炙黃色) 杏仁(去皮尖。炒) 甘草(炙,各五兩) 知母 桑白皮 人參 茯苓(去皮) 貝母(各二兩)
上八味為末。凈瓷合子內(nèi)盛。每日用如茶點(diǎn)服。永除。神效。

【人參清肺湯
肺臟不清。咳嗽喘急。及治肺痿勞嗽。

人參 阿膠 地骨皮 杏仁 知母 桑白皮 烏梅 甘草 罌粟
上等分。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烏梅、棗子各一個(gè)。同煎至一盞,去渣。食后。臨臥服。

【人參款花膏】
治久新一切咳嗽。

人參 款冬花 五味子 紫菀 桑白皮(各一兩)
上五味為末。蜜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食后細(xì)嚼淡姜湯下,或含化亦得。

【紫蘇半夏湯】
治喘咳痰涎不利。寒熱往來。

紫菀茸 紫蘇 半夏(泡,各五錢) 杏仁(一兩。炒黃色。去皮尖) 陳皮 五味子(各五錢) 桑白皮(二兩半。一方或用一兩半)
上為粗末。入杏仁一兩。去皮尖麩炒勻。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至一盞,去渣,溫服。日三。

【款花清肺散】
治咳嗽喘促。胸膈不利。不得安臥。

人參 甘草(炙) 甜葶藶(生) 白礬(枯) 款冬花(各一兩) 御米殼(四兩。醋炒)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米飲調(diào)下。食后。忌油膩物。及多言語損氣。一方加烏梅一兩、去核。

【人參理肺散
治喘嗽不止。

麻黃(去節(jié)。炒黃) 木香 當(dāng)歸(各一兩) 人參(去蘆。二兩) 杏仁(二兩。麩炒) 御米殼(去頂。炒。三兩)
上六味為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后。

【紫團(tuán)參丸】
肺氣虛?人源。胸膈痞痛。短氣噎悶。下焦不利。腳膝微腫。

蛤蚧(一對。酥炙) 人參(二錢半) 白牽牛(炒) 木香 甜葶藶(炒) 苦葶藶(各半兩) 檳榔(一錢)
上為末。用棗肉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煎人參湯送下。食后。

【團(tuán)參散】
治肺氣咳嗽。上喘不利。

紫團(tuán)參 款冬花 紫菀茸(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烏梅一個(gè),煎至七分,去渣,溫服。食后。

【安肺散】
治咳嗽無問新久。

麻黃(不去節(jié)。二兩)。甘草(炒。一兩) 御米殼(四兩。去頂。炒黃)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烏梅一個(gè),煎至七分,去渣,溫服。臨臥。

【馬兜鈴丸】
治多年喘嗽不止。大有神效。

半夏(湯泡七次。焙) 馬兜鈴(去土) 杏仁(各一兩。去皮尖。麩炒) 巴豆(二十粒。研。去皮油)
上除巴豆、杏仁另研外。余為細(xì)末。用皂角熬膏子。為丸如梧子大。雄黃為衣。每服七丸。臨臥煎烏梅湯送下,以利為度。

【人參半夏丸
化痰墜涎。止嗽定喘。療風(fēng)痰食痰一切痰逆嘔吐。痰厥頭痛,或風(fēng)氣偏正頭痛,或風(fēng)壅頭目昏,或耳鳴、鼻塞、咽干。胸膈不利。

人參 茯苓(去皮) 南星 薄荷(各半兩)寒水石 白礬(生) 半夏 姜屑(各一兩) 蛤粉(二兩) 藿香(二錢半)
上為末。水面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湯送下。食后。日三服,溫水送亦得。

【人參清鎮(zhèn)丸】
治熱止嗽。消痰定喘。

人參 柴胡(各一兩) 黃芩 半夏 甘草(炙。各七錢) 麥門冬 青黛(各三錢) 陳皮(二錢)五味子(十三個(gè))
上為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白湯送下。食后。

【金珠化痰丸】
治痰熱咳嗽。

皂莢仁(炒黃) 天竺黃 白礬(枯。過,各一兩) 半夏(四兩。湯洗七次。用生姜二 兩洗。刮去皮。同半夏搗細(xì)作餅子。炙微黃) 生龍腦(半兩) 辰砂(二兩) 金箔(二十片為衣)
上為末。姜汁糊為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姜湯下。食后。臨臥服)

【化痰玉壺丸】
治風(fēng)痰吐逆咳嗽。

生南星 生半夏(各一兩) 天麻(半兩) 頭白面(三兩)
上為細(xì)末。滴水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水一大盞。先煎令沸。下藥煮五七沸。候藥浮即漉出。放溫。別用姜湯下。不拘時(shí)候。

【皂角化痰丸】
治勞風(fēng)心脾壅滯。痰涎盛多。喉中不利。涕唾稠粘。嗌塞吐逆。不思飲食,或時(shí)昏憒。

人參(去蘆) 赤茯苓(去皮) 白礬(枯) 半夏(泡。七次) 附子(炮) 南星(泡,各一兩) 枳殼(炒。二兩) 皂角木白皮(酥炙。一兩)
上為末。生姜自然汁打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延壽丹】

天麻(半兩) 白礬(一兩。半生半枯) 枸杞子 半夏(泡。七次) 甘草(各一兩半) 人參(一兩)
上為末。水酒和成劑。再用蒸餅裹定。于籠內(nèi)蒸熟。去蒸餅。搓藥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食后臨臥服。

【大阿膠丸】
治咳嗽、并嗽血、唾血。經(jīng)效。

阿膠(銼碎炒) 卷柏(去土) 生地黃 大薊(獨(dú)根者。日干) 干山藥 五味子 薄荷(各一兩) 柏子仁 人參 遠(yuǎn)志 百部 麥門冬 茯苓(去皮) 防風(fēng)(各半兩) 熟地黃(一兩)
上十五味。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不拘時(shí)候。濃煎小麥麥門冬湯。嚼下半丸。加至一丸。若覺氣虛。空心不可服此。

【恩袍散】
治咯血、吐血、唾血及治煩躁。

蒲黃荷葉(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濃煎桑白皮湯。放溫調(diào)下。食后。

【地血散】
治一切吐血、唾血。能解一切毒、及諸熱煩躁。

茜根(四兩) 大豆 黃藥子 甘草(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diào)下。加人參二兩。治痰嗽有血。

【五味黃 散】
治因嗽咯血成勞。眼睛疼,四肢困倦。腳膝無力。

黃 麥門冬 熟地黃 桔梗(各五錢) 甘草(二錢半) 白芍藥 五味子(各二錢) 人參(三錢)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渣,溫服。日三服。

【透羅丹】
治痰實(shí)咳嗽。胸肺不利。太醫(yī)王子禮傳此方。得之于西夏下痰甚快,以透羅名者。謂脫羅網(wǎng)之患也。

皂角(酥炙。去皮弦) 黑牽牛(炒) 半夏 大黃(濕紙包。煨焙) 杏仁(去皮尖。麩炒,各一兩) 巴豆(一錢。去油。另研)
上六味為末。生姜自然汁丸桐子大。姜湯送下三十丸。咳嗽甚者。三四服必效。

【大利膈丸
治風(fēng)熱痰實(shí)?人源瓭M。風(fēng)氣上攻。

牽牛(四兩。生用) 半夏 皂角(酥炙) 青皮(各二兩)槐角(一兩。炒) 木香(半兩)
上六味為末。生姜汁糊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全真丸】
金朝興定年間。宣宗賜名保安丸。治五臟積熱。洗滌腸垢。潤燥利澀。風(fēng)毒攻疰。手足浮腫,或頑痹不仁。痰涎不利。涕唾稠粘。胸膈痞悶。腹脅脹滿。減食嗜臥。困倦無力。凡所內(nèi)傷。并宜服之。

大黃(三兩。米泔浸三日。逐日換水。焙干為末。一法以酒浸透。切片焙干為末)

黑牽牛(八兩。凈。輕炒四兩。生用四兩。同取頭末四兩)
上以皂角二兩輕炒去皮子。水一大碗。浸一宿。入蘿卜一兩切片。同皂角一處熬至半碗,去渣再熬至二盞。投藥末。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至五十丸。諸般飲下。無時(shí)。

【槐角利膈丸】
治風(fēng)勝痰實(shí)。胸膈痞滿。及喘滿咳嗽。

牽牛(一兩半) 皂角(一兩。酥炙) 槐角(炒) 半夏(各五錢) quanxiangyun.cn/zhuyuan/
上為末。生姜汁打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滌痰丸
治三焦氣澀。下痰飲。消食。利胸膈滿?韧俪碚场C娉囿w倦。常服化痰寬膈。

木香(二錢) 檳榔 京三棱(各半兩) 陳皮 青皮 枳殼(各三錢) 半夏(制。半兩) 大黃(各一兩) 黑牽牛(二兩。炒)
上為細(xì)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遠(yuǎn)。姜湯下。

【木香半夏丸】
治痰涎上壅。心胸不利。常服消痰飲。寬胸膈。

木香(七錢半) 人參 白附子 姜屑 陳皮 草豆蔻 白茯苓(各五錢) 半夏(一兩)
上為細(xì)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湯下。

【太白丹】
治三焦氣澀。破飲除痰。止嗽開胃。此方并木香半夏丸。得之于張文叔。

半夏 南星(炮) 寒水石( ) 干姜 白附子(炮) 白礬(枯。各等分)
上為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姜湯下。

【桔梗湯】
除痰下氣。

桔梗(微炒) 半夏(姜制) 陳皮(去白。各十兩) 枳實(shí)(炒黃。五兩)
上 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shí)。

【定喘餅子】
累經(jīng)神驗(yàn)。孕婦不可服。

芫花(醋浸一宿。炒) 桑白皮 吳茱萸(炒) 陳皮(去白,各一兩) 寒食面(三兩) 馬兜鈴(一兩) 白牽牛(三兩。半生半炒。取凈末二兩)
上為末。入牽牛末和勻。滴水和如櫻大。捏作餅子。取熱灰半碗。于鐺內(nèi)同炒餅子熱。每服一餅。爛嚼。臨臥。馬兜鈴湯送下,如心頭不快。加一餅或二餅。至明。微利下。神效。

盛則為喘治驗(yàn)

己未歲初秋越三日。奉召至六盤山。至八月中。霖雨不止。時(shí)承上命治不鄰吉歹元帥夫人。年逾五旬。身體肥盛。因飲酒吃 乳過度。遂病腹脹喘滿。聲聞舍外。不得安臥。大小便澀滯。氣口脈大兩倍于人迎。關(guān)脈沉緩而有力。予思霖雨之濕。飲食之熱。濕熱大盛。上攻于肺。神氣躁亂,故為喘滿。邪氣盛則實(shí)。實(shí)者宜下之,故制平氣散以下之。

【平氣散】
青皮(去白) 雞心檳榔(各三錢) 大黃(七錢) 陳皮(去白。五錢)白牽牛(二兩。半生半炒。取頭末一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煎生姜湯一盞調(diào)下。無時(shí)一服減半,再服喘愈。止有胸膈不利,煩熱口干,時(shí)時(shí)咳嗽,以加減瀉白散治之。內(nèi)經(jīng)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故白牽牛苦寒,瀉氣分濕熱,上攻喘滿,故以為君。陳皮苦溫,體輕浮,理肺氣。青皮苦辛平,散肺中滯氣,故以為臣。檳榔辛溫,性沉重、下痰降氣。大黃苦寒,蕩滌滿實(shí),故以為使也。

【加減瀉白散】
知母 陳皮(去白,各五錢) 桑白皮(一兩) 桔梗 地骨皮(各五錢) 青皮(去白)甘草 黃芩(各三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后。數(shù)服良愈。華佗云:盛則為喘。減則為枯;钊藭疲喊l(fā)喘者氣有余也。凡看文字。須要曉會(huì)得本意。且盛而為喘者。非肺氣盛也。喘為氣有余者。亦非肺氣有余也。氣盛當(dāng)認(rèn)作氣衰。有余當(dāng)認(rèn)作不足。肺氣果盛又為有余。當(dāng)清肅下行而不喘,以火入于肺。衰與不足而為喘焉,故言盛者非言肺氣盛也。言肺中之火盛。言有余者。非言肺氣有余也。言肺中之火有余也,故瀉肺用苦寒之劑者。非瀉肺也。瀉肺中之火。實(shí)補(bǔ)肺氣也。用者不可不知。

嘔吐呃逆

【藿香安胃散
治脾胃虛弱,不進(jìn)飲食,嘔吐不待腐熟。

人參 丁香(各一錢) 藿香(七分半) 陳皮(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生姜三片,煎至一盞,去渣,涼服。

【二陳湯】
治痰飲為患。

半夏 橘紅(各五兩) 茯苓(三兩) 甘草(炙。一兩半)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烏梅半個(gè),同煎至八分,去渣熱服,不以時(shí)。嘔吐甚者。加丁香一兩。

【丁香柿蒂散】
治諸種呃噫嘔吐痰涎。

丁香 柿蒂 青皮 陳皮(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溫服。無時(shí)。

羌活附子湯】
治呃逆。

木香 附子(炮) 羌活 茴香(各半兩。炒)干姜(一兩)
上五味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鹽一捻,煎二十沸,和渣熱服。一服止。治一切呃逆不止。男左女右,乳下黑盡處一韭葉許,灸三壯,病甚者灸二七壯。

消渴治法并方

【生津甘露飲子】
治膈消大渴。飲水無度。舌上赤澀。上下齒皆麻。舌根強(qiáng)硬腫痛。食不下。腹時(shí)脹滿疼痛。渾身色黃。目白睛黃。甚則四肢瘦弱無力。面塵脫色。脅下急痛,善嚏善怒。健忘。臀肉腰背疼寒。兩足冷甚。順德安撫張?jiān)欧颉D晁氖鍤q。病消渴。舌上赤裂。飲水無度。小便數(shù)多。先師以此藥治之。旬日良愈。古人云:消渴多傳瘡瘍,以成不救之疾。既效亦不傳瘡瘍。享年七十五歲。終。名之曰生津甘露飲。

人參 山梔子 甘草(炙) 知母(酒洗)姜黃 升麻(各二錢) 白芷 白豆蔻 蓽澄茄 甘草(各一錢) 白葵 蘭香 當(dāng)歸 麥門冬(各半錢) 黃柏(酒拌) 石膏(各二錢半。

一方石膏用一兩一錢) 連翹(一錢) 杏仁(一錢半) 木香 黃連 柴胡(各三分) 桔梗(三錢) 全蝎(一個(gè))藿香(二分)
上為末。湯浸蒸餅和成劑。捻作餅子。曬半干。杵篩如米大。食后每服二錢。抄在掌內(nèi),以舌舐之。隨津咽下,或白湯少許送亦可。此治制之緩也。不惟不成中滿。亦不傳瘡瘍下消矣。論曰:消之為病。燥熱之氣盛也。內(nèi)經(jīng)云:熱yin所勝。佐以甘苦,以甘瀉之。熱則傷氣。氣傷則無潤。折熱補(bǔ)氣。非甘寒之劑不能,故以石膏、甘草之甘寒為君。啟玄子云:滋水之源以鎮(zhèn)陽光,故以黃連、黃柏、梔子、知母之苦寒瀉熱補(bǔ)水為臣,以當(dāng)歸、麥門冬、杏仁、全蝎、連翹、白芷、白葵、蘭香。甘辛寒和血燥潤為佐,以升麻、柴胡、苦平。行陽明少陽二經(jīng)。白豆蔻、木香、藿香、蓽澄茄、反佐以取之。因用桔梗為舟楫,使高級職稱考試網(wǎng)浮而不下也。東垣先生嘗謂予曰:潔古老人有云:能食而渴者。白虎倍加人參。大作湯劑多服之。不能食而渴者。錢氏白術(shù)散、倍加葛根。大作湯劑廣服之。

【酒蒸黃連丸】
治消渴 用黃連半斤。酒一升。湯內(nèi)重蒸。伏時(shí)取出。曬干為末。滴水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下。

【參苓飲子】
治口干燥。生津液。思飲食。

麥門冬 五味子 白芍藥 熟地黃 黃(各三兩) 白茯苓(二錢半) 天門冬 人參 甘草(各五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子二個(gè)。烏梅一個(gè),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后。

【麥門冬飲子】
治膈消胸滿煩心。津液燥少短氣。多為消渴。

人參 茯神 麥門冬 知母 五味子 生地黃 甘草(炒) 栝蔞根 葛根(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竹葉十四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無時(shí)。

【麥門冬湯】
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飲下小便即利。此方并冬瓜飲子。得之張文叔。

麥門冬 黃連 冬瓜干(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如無干者。用新冬瓜一枚重三斤去皮穣子分作十 二片。為十二服。又方。冬瓜一片擘破。水三盞。煎七分,去渣,溫服。日三。

【冬瓜飲子】
治消渴能食而飲水多。小便如脂麩片。日夜無度。

冬瓜(一個(gè)) 黃連(十兩為末)
上先取冬瓜割開。去穣凈。糝黃連在冬瓜內(nèi)。再將頂蓋熱灰;鹬徐惺。去皮細(xì)切爛。研。用布取汁。每服一盞至二盞。食前。日三服。夜二服。

辨六經(jīng)渴并治法

太陽渴。脈浮無汗者。五苓、滑石之類。
陽明渴。脈長有汗者。白虎、涼膈之類。
少陽渴。脈弦而嘔者。小柴胡加栝蔞根也。
太陰渴。脈細(xì)不欲飲水?v飲唯思湯不思水。四君子、理中湯之類。
少陰渴。脈沉自利者。豬苓湯、三黃湯之類。
厥陰渴。脈微引飲者。當(dāng)少少與之滑石。
滑石治渴。本為竅不利而用之,以其燥而能亡津液也。天令濕氣太過當(dāng)用之。若無濕而用之。是為犯禁。假令小便不利,或渴或不渴。知內(nèi)有濕熱也。小便自利而渴。知內(nèi)有燥也。濕宜滲泄之。燥宜潤之,則可矣。
雜證有汗而渴者,以辛潤之。無汗而渴者,以苦堅(jiān)之。
傷寒食少而渴者。當(dāng)以和胃藥止之。不可用涼藥?謸p胃氣。愈不能食。白術(shù)、茯苓是也。
太陽無汗而渴者。不宜白虎。汗后脈洪大而渴者。方可與之矣。
陽明有汗而渴者。不宜五苓。若小便不利。汗少脈浮而渴者。宜與之。
若人病心肺熱而不渴者。知不在太陰少陰之本。只在標(biāo)也。在標(biāo)則不渴矣。若渴者,是在本也。

膽癉治驗(yàn)

內(nèi)經(jīng)云:有病口苦,名曰膽癉,乃肝主謀慮。膽主決斷。盛汁三合。為清凈之府。肝取決于膽,或不決為之患怒。怒則氣逆。膽汁上溢,故口苦,或熱盛使然也。主之以龍膽瀉肝湯。

龍膽瀉肝湯
黃芩(七分) 柴胡(一錢) 甘草(生) 人參 天門冬 黃連 知母 龍膽草 山梔子 麥門冬(各五分) 五味子(十個(gè))
上十一味。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遠(yuǎn)。忌辛熱物。此方因焦秀才病口苦。予制此方。用之得效。
點(diǎn)擊查看:<<衛(wèi)生寶鑒>>目錄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huì)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yàn)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