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人參
    

藥征:人參

主治心下痞堅、痞硬、支結也。旁治不食嘔吐、喜唾、心痛、腹痛、煩悸!究甲C】木防己湯證曰∶心下痞堅。以上一方,人參四兩。人參湯證曰∶心中痞;又曰∶喜唾、久不了了。桂枝人參湯證曰∶心下痞硬。半夏瀉心湯證曰∶嘔而腸鳴、心下痞。生姜瀉心湯證曰∶心下痞硬、干噫…

主治心下痞堅、痞硬、支結也。旁治不食嘔吐、喜唾、心痛腹痛、煩悸。

【考證】

防己湯證曰∶心下痞堅。

以上一方,人參四兩。

人參湯證曰∶心中痞;又曰∶喜唾、久不了了。

桂枝人參湯證曰∶心下痞硬。

半夏瀉心湯證曰∶嘔而腸鳴、心下痞。

瀉心湯證曰∶心下痞硬、干噫食臭。

甘草瀉心湯證曰quanxiangyun.cn/wsj/∶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又曰∶不欲飲食、惡聞食臭。

柴胡湯證曰∶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又云∶胸中煩。又云∶心下悸。又云腹中痛。

大半夏湯證曰∶嘔而心下痞硬。

茯苓飲證曰∶氣滿、不能食。

干姜黃連黃芩人參湯證曰∶食入口即吐。

桂沉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六物黃芩湯證曰∶干嘔。

白虎加人參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生姜甘草湯證曰∶咳唾涎沫不止。

以上十四方,人參皆三兩。

柴胡桂枝湯證曰∶心下支結。

干姜人參半夏丸證曰∶嘔吐不止。

四逆加人參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以上三方,其用人參者,或一兩半,或一兩,而亦三兩之例。

附子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黃連湯證曰∶腹中痛、欲嘔吐。

旋復花代赭石湯證曰;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大建中湯證曰∶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

以上四方,人參皆二兩。

上歷觀此諸方,人參主治心下結實之病也。故能治心下痞堅、痞硬、支結。而旁治不食、嘔為則按∶人參、黃連、茯苓三味,其功大同而小異也。人參治心下痞硬而悸也,黃連治心中煩而悸也,茯苓治肉 筋惕而悸也,不可不知矣。

【互考】

木防己湯條曰∶心下痞堅,愈復發(fā)者,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是人參芒硝,分治心下痞硬之與痞堅也。于是乎可見古人用藥不茍也。蓋其初,心下痞堅猶緩,謂之痞硬亦可,故投以人參也。復發(fā)不愈,而痞之堅必矣,故投以芒硝也。半夏瀉心湯,脫硬字也。甘草瀉心湯,此方中倍甘草。生姜瀉心湯,加生姜之湯也。而共云治心下痞硬,則此方脫硬字也明矣。吳茱萸湯、茯苓飲、干姜黃連黃芩人參湯、六物黃芩湯、生姜甘草湯,皆人參三兩。而云治咳唾涎沫、嘔吐下利,不云治心下痞硬。于是綜考仲景治咳唾涎沫,嘔吐下利方中,其無人參者,有居八九。今依人參之本例,用此五湯施之于心下痞硬,而咳唾涎沫嘔吐下利者,其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其證不具也。其云∶發(fā)汗后身疼痛,是桂枝湯證也;然則芍藥、生姜、人參之證,闕也。說在《類聚方》。

白虎加人參湯四條之下,俱是無有人參之證。蓋張仲景之用人參三兩,必有心下痞硬之證。

半夏丸,依本治之例,試推其功。心下有結實之毒,而嘔吐不止者實是。主之大抵與大半夏湯之所主治也大同小異,而有緩急之別。

四逆加人參湯,其證不具也。惡寒脈微而復利,是四逆湯之所主;而不見人參之證也。

此方雖加人參僅一兩,無見證,則何以加之?是脫心下之病證也明矣。附子湯證不具也。此方之與真武湯,獨差一味。而其于方意也,大有逕庭。附子湯,術、附君藥,而主身體疼痛,或小便不利,或心下痞硬者。真武湯,茯苓、芍藥君藥,而主肉 筋惕,拘攣嘔逆,四肢沉重疼痛者。

旋復花代赭石湯,其用人參二兩,而有心下痞硬之證,此小半夏湯加減之方也。二兩疑當作三兩也。

【辨誤】

甄權曰∶參補虛。誤矣,此言一出,流毒千載。昔者張仲景之用參也,防己湯莫多焉。

其證曰∶支飲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未嘗見言補虛者也。又曰∶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fā)。復與而不愈者,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此其所由誤者乎?則有大不然。蓋漢以降,字詁不古者多矣,則難其解。古語曰∶有為實也,無為虛也,故用防己湯。而心下痞堅已,虛而無者,則即愈也,雖則即愈也,心下痞堅,猶實而有者,三日復發(fā),復與防己湯而不愈者,非特痞硬,即是堅也,非參之所主,而芒硝主之,故參如故,而加芒硝、茯苓。由是觀之,不可謂參補虛也。孫思邈曰∶無參,則以茯苓代之,此說雖誤,然參不補虛,而治心下疾也,亦足以征耳。蓋參補虛之說, 于甄權。滔滔者天下皆是,本草終引廣雅五行,記是參之名義,而豈參之實乎,學人詳諸。余讀本草,至參養(yǎng)元氣,未嘗不發(fā)書而漢也。曰∶嗚呼,可悲哉,人之惑也。所謂元氣者,天地根元之一氣也,動為陽,靜為陰,陰陽妙合,斯生萬物,命其主宰,曰造化之神也。而人也者,非造化之神也,故人生于人quanxiangyun.cn/rencai/,而神不能生人,況于元氣乎?夫人之元氣也,免身之初,所資以生,醫(yī)家所謂先天之氣也。養(yǎng)之以谷肉果菜,所謂后天之氣也。雖然,元氣之說,圣人不言,故經(jīng)典不載焉。戰(zhàn)國以降,始有斯言。冠子曰∶天地成于元氣。董仲舒《春秋繁露》曰∶王正則元氣和順。揚雄解嘲曰∶大氣含元氣。孔安國《虞書注》曰∶昊天謂元氣廣大。《漢書·律歷志》曰∶大極元氣,函為一。班固《東都賦》曰∶降煙 ,調元氣。此數(shù)者,皆言天地之元氣,而非人之元氣也!端貑枴吩弧锰熘髿馀e之,言系地于中而不墜也。又曰∶三焦者,原氣之別使。言皮膚毫毛之末,溫緩之氣也。此猶可言也。然論說之言也,于疾醫(yī)何益之有?又曰∶養(yǎng)精以谷肉果菜,是古之道也,未聞以草根木皮,而養(yǎng)人之元氣,蓋其說出于道家,道家所雅言延命長壽,故立無氣以為極也。秦漢以降,道家降盛,而陰陽五行元氣之說,蔓延不可芟,醫(yī)道湮晦,職此之由,豈可不歡哉!夫醫(yī)術人事也,元氣天事也,故仲景不言矣。養(yǎng)精以谷肉果菜,而人參養(yǎng)元氣,未嘗有言之。由此觀之,其言養(yǎng)元氣者,后世之說也,不可從矣。

東垣李氏曰∶張仲景云∶病患汗后,身熱亡血、脈沉遲者,下利身涼、脈微血虛者,并加人參也。古人之治血脫者,益氣也。血不自生,須生陽氣。蓋陽氣生,則陰長而血乃旺也。

今歷考《傷寒論》中曰∶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李氏其據(jù)此言乎?然而加人參僅僅一兩也。四逆加人參湯,更加茯苓,此為茯苓四逆湯,而不舉血證,則人參之非為亡血也,可以見已。且也仲景治吐血、衄血、產(chǎn)后亡血,方中無有人參,則益足證也,李氏之說妄哉!自后茍有血脫者,則不審其證,概用人參,亦益妄哉!或問曰∶吾子言仲景用人參治心下痞硬,而大黃黃連瀉心湯之屬,無有人參,豈亦有說乎?曰∶有之。何子讀書之粗也?大黃黃連瀉心湯曰∶心下痞,按之濡。其于人參,則諸方皆曰心下痞硬。硬濡二字,斯可以見其異矣。

【品考】

人參 出上黨者,古為上品,朝鮮次之。今也,上黨不出,而朝鮮亦少也。其有自朝鮮來者,味甘,非其真性。故試諸仲景所謂心下痞硬,而無效也,不可用矣。源順和名抄云人參,此言久末乃伊芳。蓋本邦之俗,謂熊膽為久末乃伊芳,而亦號人參,則以其味名也。由是觀之,本邦古昔所用者,其味苦也亦明矣。今試取朝鮮之苗,而樹藝諸本邦者,其味亦苦也。

然則其苦也者,是人參之正味。而桐君雷公之所同試也,乃今余取產(chǎn)于本邦諸國者用之,大有效于心下痞硬。其產(chǎn)于本邦諸國者,五葉三 ,其于形狀也,亦與所產(chǎn)于朝鮮同矣。產(chǎn)于本邦諸國者,于和州金峰者最良。去土氣而銼用,謹勿殺苦也。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