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太白山上孩兒參
    

本草求真:太白山上孩兒參

手掌
(《東北藥植志》)

【異名】fo手參、掌參(《寧夏中草藥手冊》),手兒參(《陜西中草藥》),旺拉(藏名)。

【來源】為蘭科植物手參和粗脈手參的塊莖。

【植物形態(tài)】①手參,又名:陰陽草。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塊莖4~6裂,肥厚似手掌,通常2枚,初生時白色,后呈黃白色。莖直立,基部具淡褐色葉鞘。莖生葉4~7,長圓狀披針形,基部抱莖,先端漸尖。穗狀花序頂生,長6~15厘米;花多數(shù),粉紅色或淡紅紫色,苞片橢圓狀披針形,外花被片長圓狀卵形,中央花被片內(nèi)凹,側(cè)花被片下彎,內(nèi)花被片2,廣卵形,偏斜;唇瓣長寬相等,菱形,三淺裂,裂片近于卵形而鈍,中央裂片較長;距通常呈鐮狀彎曲,細(xì)長,長1.3~1.8厘米;子房甚扭曲,長約8毫米。蒴果長圓形,無柄,長約10毫米;種子小;ㄆ6~7月。果期7~8月。
生于林間草地、河谷及灌叢間。分布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②粗脈手參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塊根肥厚,通常4~6掌裂,形如手掌,初生時白色,后變黃色,頂部生須根。莖直立,具葉5~7片。葉互生,長圓形或披針形,基部成鞘抱莖,向上逐漸變小,最上部葉近鱗片狀,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穗狀花序頂生,花密集,紫紅色,唇瓣三角狀或近菱形,先端3裂,距短于子房。蒴果,長圓形,先端尖。
生于高山草地或林緣潮濕肥沃處。分布西藏等地。

【采集】春、秋采挖。去凈莖葉及須根,洗凈,曬干,或用開水燙過再曬干。

【藥材】干燥塊莖形如手掌,指狀分裂,通常4~6裂不等,稍扁,長2.5~3.5厘米,徑2~2.5厘米,表面皺縮,淡黃色,有時莖痕周圍有1褐色環(huán)。質(zhì)堅硬;斷面白色,膠質(zhì)。氣特異,味淡。
產(chǎn)東北及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河北等地。

同科植物長苞凹舌蘭的塊莖在陜、甘、寧、青地區(qū)亦同等入藥。與手參的主要區(qū)別是:葉橢圓形或卵圓形,寬3厘米以上;苞片遠(yuǎn)比花長;花黃綠色,唇瓣2~3裂,距短囊狀。

【性味】甘,平。

①《寧夏中草藥手冊》:"甘微苦,微寒。"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甘,平。"

③《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性微溫,味甘,無毒。"

【歸經(jīng)】《四川常用中草藥》:"入肺、脾、胃經(jīng)。"

【功用主治】補益氣血,生津止渴。治肺虛咳喘,虛勞消瘦,神經(jīng)衰弱,久瀉,失血,帶下,乳少,慢性肝炎。

①《東北藥植志》:"制成粘液,用于中毒和瀉下;泡酒為強(qiáng)壯、強(qiáng)精劑。"

②《山西中藥志》:"收斂止血,解毒。治久瀉失血,淋病,帶下。"

③《黑龍江民間中藥》:"泡酒治陰痿。"

④《中國藥植圖鑒》:"消瘀。治跌打損傷,積血不行。"

⑤《四川常用中草藥》:"補血益氣,生津止渴。治肺虛咳喘,虛癆羸瘦,缺乳汁。"

⑥《西藏常用中草藥》:"治慢性肝炎。"

⑦《陜西中草藥》:"滋補強(qiáng)壯,補脾潤肺,安神鎮(zhèn)驚,益氣止痛。治身體虛弱,神經(jīng)衰弱,勞傷,咳嗽氣喘。"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O.3~1兩;研末或制成糖漿或浸酒。

【宜忌】《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外感忌服。"

【選方】①治病后身體虛弱:手掌參三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②治咳嗽氣喘:手掌參二兩,百合大棗各四兩。水煎。飯前服,每次半茶杯。(《陜西中草藥》)

③治久瀉失血,白帶:手掌參三錢,水煎服;或研末服,每次八分,每天服兩次。(《寧夏中草藥手冊》)

④治跌打損傷:手掌參三錢,水煎服或泡酒內(nèi)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⑤治肝炎:fo手參、黃精、粉苞苣各適量,制成糖漿。每次服10~15毫升,每天三次,小兒酌減。(《全展選編·傳染病》)。

⑥治布魯氏菌病:fo手參、苦參、地丁等量。每日二次,每次三錢,水煎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⑦治血虛乳汁缺少:手掌參配黃芪當(dāng)歸、漏蘆、玉竹。水煎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簡介:      太白山是秦嶺的主峰,秦嶺山脈是黃河、長江的分水嶺,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也是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兼有南北氣候、地理、動植物種類分布的特點,是我國大型物 ...


    太白山是秦嶺的主峰,秦嶺山脈是黃河、長江的分水嶺,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也是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兼有南北氣候、地理、動植物種類分布的特點,是我國大型物種基因庫之一。太白山海拔3767米,植物垂直分布全面且特征明顯,所以《中國地理》雜志撰文呼吁在秦嶺建立“中央國家公園”。
    這里要說的是,太白山上還保留著第四紀(jì)冰川遺跡,還保留著第四紀(jì)冰川的孑遺植物,并且還生長著一些奇特的藥用植物。孩兒參(也叫娃娃參、手掌參),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參形似小孩手掌,性溫,有大補作用。關(guān)于它還有一段傳說呢。
    傳說,藥王孫思邈常到太白山采藥,山上有千年生長的人參,常變成小孩來玩耍。一天被孫思邈發(fā)現(xiàn),孫思邈認(rèn)出了這是一個參精。但他并沒 有想損傷它,更沒有采挖它的意圖。誰知道參精一看“藥王”,嚇得魂飛魄散,拔腿就逃,一下子逃到了長白山。藥王好不容易探聽清楚,去長白山捉住了參精,用繩子拴住它的兩只手拉著帶回太白山。參精更害怕,為了逃命,狠心一掙,折斷了手掌,逃之夭夭。孫思遞惋惜地把參精手掌埋在太白山土里,從此太白山的人參只長成手掌狀,藥力當(dāng)然不及整個人參了。

[ 本帖最后由 WANGLI 于 2007/10/13 08:37 編輯 www.med126.com]
-----------在關(guān)中八景之中,有一景叫“太白積雪”,就是指秦嶺主峰太白山的壯美景色。

  太白山,又稱太乙山,位于陜西省眉縣、太白、周至三縣境內(nèi),是我國著名的秦嶺山脈的主峰,距古城西安約150千米。太白山的海拔高度3767米,比日本著名的富士山僅矮9米。

  太白山氣勢雄偉,姿態(tài)萬千,帶有極其誘人的神秘色彩。從山下向上攀登,隨著高度的變化,氣候、土壤、動物、植物都有著明顯的垂直分布規(guī)律。山下酷暑難當(dāng)?shù)臅r候,山腰卻是涼風(fēng)習(xí)習(xí),如同三秋,而山的頂峰卻如北國冰封,正所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上從下向上生長著從暖溫帶到寒帶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中的動、植物類型繁多。據(jù)統(tǒng)計,秦嶺上生長著我國從南方到北方的各種植物2000多種,素有“中國植物園”之稱。在太白山的原始森林里,有許多珍禽異獸,最珍貴的是大熊、金絲猴和羚羊,還有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錦雞。

  據(jù)隋書《地理志》記載:“眉有太白山”。這說明早在隋唐時期,景色出眾的太白山就已經(jīng)引起人們的重視。古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蘇東坡等都曾到過太白山,并用詩歌表達(dá)他們對太白山自然景色的贊賞。李白在他的《登太白峰》中寫道:

  西上太白山,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guān)。

  愿乘冷風(fēng)去,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fù)更還。

  詩中表達(dá)了太白山的高峻和詩人依依不舍,留連忘返的心境。

  海拔高達(dá)3767米的太白山,其峰頂位于雪線之上,所以常年積雪。在盛夏季節(jié),從關(guān)中平原看去,太白山頂白雪皚皚,不僅美麗眩目,而且給人清冷之感,民間把此景稱為“太白積雪六月天”。這也正是“太白積雪”成為“關(guān)中八景”之一的原因所在。清初詩人朱集義曾為“太白積雪”題詩:

  白玉山頭玉屑寒,松風(fēng)飄拂上瑯玕。

  云深何處高僧臥,五月披裘此地看。

  陰歷五月的盛夏季節(jié),穿著皮衣去白玉山上尋僧觀景,確實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太白積雪在今天已經(jīng)不易看到了,因為近幾十年來,由于大氣溫室效應(yīng)的影響,雪線高度在上升,在夏天里山上已不易留下白雪。每到農(nóng)歷五六月,太白山主峰冰雪消融,泥土解凍,山坡上綠草如毯、奇花開放,卻也另有一番風(fēng)韻。

  雖然由冰雪組成的“太白積雪”美景在夏天難以看到了,但是在基巖裸露的地方,仍然可以看到與“積雪”類似的景觀。因為太白山頂主要是由淺色的片麻巖組成,巖石風(fēng)化后,不斷破碎,沿著山坡滾落堆積,形成一片片白色石海。而在海拔3300米以下,由于土層較厚的植物繁盛,綠色的山體和白色山頂相互輝映,也會給人以六月積雪不化的感覺。

  太白山的主峰叫撥仙臺,從遠(yuǎn)處望去,峰頂棱角分明,銳利刺天。在地質(zhì)學(xué)上,把這樣的地貌叫“角峰”。它是早在六七萬年前,地球處于寒冷時期山岳冰川作用形成的。那個時候,太白山的山勢相對寬緩圓滑,山上的積雪不斷加厚,終年不化,最后使底部的積雪在重壓下變成具有一定塑性,可以緩慢流動的冰川冰。冰川冰沿著山坡緩慢向下流動,其巨大的切割和磨蝕作用逐漸將山峰變得棱角分明,挺拔險峻。同時還會形成冰斗、刃脊、冰川槽谷,冰蝕湖、冰磧湖、冰水扇等一系列特征的冰川地貌。

  在太白山山峰的谷地中,分布著串珠般的小型湖泊,名字分別叫大太白海、二太白海、三太白海和玉皇池,它們無一例外的都是冰川作用的產(chǎn)物。每年夏季的無冰期,湖泊仿fo摘去了潔白的面紗,露出了清秀艷麗的面容。池面上,微風(fēng)拂起輕霧,湖水波光瀲滟,藍(lán)天上的幾片白云,伴著遠(yuǎn)山襯托著寧靜的湖面,湖山天影融為一體,仿fo人間仙境一般。湖畔上,清涼的空氣沁人心脾,將盛夏的暑氣一掃而光。相傳在唐代貞觀年間,天大旱,京兆尹韓皋曾取太白池水,祈求龍王降雨,碰巧天公作美,大雨滂沱,從此人們便將太白山上的湖泊作為祈雨的地方。甚至還為太白山的“山神”封官進(jìn)爵。蘇東坡還曾寫過《乞封太白山神狀》,向皇帝為太白山神討官,實在是有些可笑。

  太白山區(qū),動植物繁盛,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也是物產(chǎn)極其豐富的地方。僅就中草藥來說,在國內(nèi)就首屈一指。有人說:“太白無閑草,遍地都是寶”,并不很夸張。關(guān)于太白人參,還有一段傳說:

  太白山出產(chǎn)的人參形如人的手掌,故名“手掌參”。為什么會長成這種形狀呢?據(jù)說原本人參都生長在太白山,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這些帶有靈氣的小東西耐不住寂寞,終于在一個明媚的春天里結(jié)伴跑出了太白山,去尋找更好玩的地方。它們跑了很多地方,最后發(fā)現(xiàn)東北的長白山區(qū)風(fēng)光秀麗,景色迷人,便決定在那里安家落戶。不料,藥王知道它們離家出走,勃然大怒,派出神兵前往長白山區(qū)追捕。神兵抓住人參后,牢牢地綁起它們的雙手,押解回太白山。就在半路上,人參拼命掙脫,伺機(jī)逃跑,最后終于拉斷了雙手,逃回了長白山?墒撬鼈兊碾p手卻被押回了太白山。從此,長白山的人參有身無手,而太白山的人參卻是有手無身。人們便將太白山的人參叫“手掌參”。

  太白山上除太白積雪、冰蝕湖等主峰景致外,周圍還有許多山峰各具特色,值得游覽。

  萬笏山群壑排列,狀似牙笏,其中一峰挺立,高入云端,被稱為獨秀峰;松花坪青松挺立,狀如千軍,又稱萬木號風(fēng)圖,大壑落、水簾洞諸勝景讓人嘆為觀止;分天嶺每遇西風(fēng)時,山東坡向陽甚熱,山西坡風(fēng)急陰冷,即使在夏天亦冷若深秋,一峰兩側(cè),氣候相異,讓人驚嘆,大自然竟有如此偉力。
-----------太白山

武功太白,去天三尺三

  太白山在陜西省眉縣城南20公里處,是秦嶺主峰之一,海拔3767米,為關(guān)中最高峰,素以“高、寒、險、奇、富饒、神秘”而著稱。太白山舊屬武功縣,山高勢險,故有“武功太白,去天三尺三”之說。山高氣冷,登太白山最好在7月中旬,此時山外正是酷熱苦夏之際,山上卻涼爽宜人。太白山麓的湯峪口有天然溫泉鳳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硫磺等礦物質(zhì),可治療皮膚病和風(fēng)濕病,故有“神泉”之稱。隋唐時這里就極為興盛,隋文帝楊堅曾在此建造“鳳凰宮”,夏天來此避暑洗浴。唐時稱為“鳳泉湯”,也為帝王避暑沐浴之地。

  太白山風(fēng)景壯麗,是歷代文人、名僧競相交游的勝地,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文。李白有《登太白峰》詩云:“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guān)。愿乘冷風(fēng)去,直出浮云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一別武功去,何時復(fù)更還!碧拼娙肆謱捯嘤小端蜕翁追濉罚骸霸粕钣翁祝П椴善。頂上多靈跡,塵中少客知。懸崖倚凍瀑,飛狖過孤枝。出定更何事,相逢必有詩!

  在漢唐之際,太白山曾是都城長安西面的一個軍事要塞。那時,西域多事,一有重要軍事動態(tài),就在太白峰頂上點燃烽火,向長安傳遞消息。

  太白山還是道教活動之所,從山麓到山頂有獨木宮、安平寺、放羊寺等道觀多所,F(xiàn)仍有道人居住。

天然動植物園

  太白山森林密布,種類齊全,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面貌。由于山腳與山頂相對高度達(dá)3400米,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氣候、土壤、植被呈明顯的垂直分布規(guī)律,形成了從溫帶到寒帶的生物種源和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拔500至800米之間,是側(cè)柏林帶;海拔700至2200之間,屬松櫟林帶;海拔2100至2600之間,是樺木林帶;海拔2400至3000米之間是冷杉林帶;海拔2900至3500米之間是落葉松林帶;海拔3300米至太白山絕頂,屬高山灌木林帶。六個不同的自然帶中,生長著我國從南方到北方的各種植物一千七百余種。

  太白山森林還保持著原始狀態(tài),許多珍稀動植物在這里生長、繁衍。最珍貴的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和扭角羚(又叫羚羊)、錦雞。有一種獨葉草,因根莖匍匐埋入地下,露出地面的只是一葉單葉,故名。它兼具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點,在生物發(fā)展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

  “太白山上無閑草,樣樣都是寶!边@里出產(chǎn)六百多種中草藥材,有一種草藥叫“手兒參”,樣子像嬰孩的嫩手,色白肉細(xì),五指分明。民間相傳手兒參的得名與孫思邈有關(guān)。人參原來就生長在太白山,孫思邈為救治病人,到處尋找人參。人參專門走有錢人的門檻,從不救窮人的命。它聽說藥王要找它為窮人治病后,就偷偷地逃走了。藥王窮追不舍,一直追到幾千里外的長白山才抓住了人參,把它雙手反縛,拖回太白山。人參在路上不停掙扎,等回到太白山,只剩下兩只斷手了。此后,太白山的人參就只有手掌,人們叫它 “手兒參”。
...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