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氏病源》小兒中風候∶小兒血氣未定,肌膚脆弱,若將養(yǎng)乖宜,寒溫失度,腠理虛開,即為風所中也。
凡中風皆從背諸臟俞入。若中心風,但得偃臥,不得傾側(cè),汗出唇赤。若汗流者可治,急灸心俞。若唇或青、或白、或黃、或黑,此是心壞為水,面目亭亭時悚動,皆不復可治,五、六日而死。若肝中風,踞坐不得低頭。若繞兩目連額上色微有青,唇色青而面黃可治,急灸肝俞。若大青黑、面一黃一白者,是肝已傷,不可復治,數(shù)日而死。若脾中風,踞而腹?jié)M,身通黃,吐咸汁出者可治,急灸脾俞。若手足青者,不可復治也。若腎中風,踞而腰痛,視脅左右末有黃色如HT KT 大者可治,急灸腎俞。若齒黃赤、鬢發(fā)直,面上土色,不可治也。肺中風,偃臥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視目下,鼻上下兩邊下行至口,色白可治,急灸肺俞。若黃為肺已傷化為血,不可復治也。其人當要掇空,或自拈衣,如此數(shù)日而死。此五臟之中風也。其年長成童者,灸皆百壯,若五、六歲以下至于嬰兒,灸者以意消息之。凡嬰兒若中于風,則的成癲癇也。
茅先生有小兒中風候∶大熱,牙關(guān)緊噤,狂躁。此候因熱盛乘虛,被邪風吹著致此。所治者,急用奪命散(方見急慢驚風門中)與吐下風涎;方醒,次用勻氣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一方見慢脾風門中)相夾與服;三日內(nèi)下鎮(zhèn)心丸(方見一切驚門中)、朱砂膏(方見驚積門中)。第四日下青金丹(方見積聚門中)與通下風涎。再下勻氣散、回陽散(方見夾驚傷寒門中)。醒脾安樂,常服鎮(zhèn)心丸即愈。
張渙謹按∶小兒氣血未定,腠理開疏,若將養(yǎng)乖宜,寒溫失度,精神不守,外中風邪。令兒昏困不省,手足抽掣,乃名中風候也,最為緊急。若中風潮發(fā),一向不省,乃名風痙病也。又邪氣多中于心肺間,其狀胸滿短氣、冒悶汗出,尤為大矣;及中風不語,口噤,口眼 斜、半身不隨。
《嬰童寶鑒》小兒五臟中風歌∶
小兒心臟中風時, 臥唇紅汗透衣。但灸心俞三五壯,唇青黃白黑難醫(yī)。目瞪此為心已壞,多應性命六朝期。肝風踞坐舉頭難,早灸肝俞病即安。細視眼連唇上色,青黃須道易醫(yī)看。黑色只應旬日死,命歸泉壞不能還。脾家若也中風邪,腹?jié)M身黃色似瓜。吐沫此時猶可治,手青足冷命還賒。腰疼目黑腎家風,兩脅和柔病可攻。急救腎俞方得瘥,面黃痙發(fā)必歸空。肺風 臥胸中滿,短氣心煩汗轉(zhuǎn)多,鼻口兩邊純色白,早須醫(yī)治得安和。
又云∶尋縫面黃人豈在,只尺旬中入逝波。惟有肺俞堪救療,后人學人細尋歌。
《本草》治小兒中風,項強背起。
衣魚于項背上摩之。
《金匱要略》續(xù)命湯 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 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zhuǎn)側(cè)。姚云∶與大續(xù)命湯同。兼治婦人產(chǎn)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兒方。
麻黃(三兩,去節(jié)) 桂枝(去皮) 當歸 人參 石膏(碎) 干姜 甘草(炙。各二兩) 芎 (一兩)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溫服一升,當小汗。薄覆脊,憑杌坐,汗出則愈。不汗更服,無所禁,勿當風。并治但伏不得臥,咳逆上氣,面目洪腫。兒小量度與之。范汪云∶是仲景方,欠兩味。
《千金》增損續(xù)命湯 治小兒卒中風、惡毒及久風,四肢角弓,反張不隨;并 HT 僻不能行步方。
麻黃(去根節(jié)) 甘草(炙) 桂心(各一兩) 芎 葛根 升麻 當歸 獨活(各十八銖) 人參 黃芩 石膏(各半兩) 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
上十二味 咀,以水六升煮麻黃,去上沫,乃納諸藥,煮取一升二合。三歲兒分四服,一日令盡,少取汗,得汗以粉粉之。
《千金》治少小中風,脈浮、發(fā)熱、自汗出、項強、鼻鳴、干嘔。桂枝湯方
上五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三服。此方與傷寒篇中各方相重,然用各異。
《千金》治少小新生中風。二物驢毛散
驢毛(一把,取背前交脊上會中,拽取如子拇指大一把) 麝香(二豆大!妒セ荨酚靡环)
上以乳汁和銅器中,微火煎,令焦熟出,末之。小兒不能飲,以乳汁和之,葦筒貯,瀉著咽中,然后飲乳,令入腹。
《千金》治少小中風,狀如欲絕湯方∶
大黃 牡蠣 龍骨 栝蔞根 甘草(炙) 桂心(各十二銖) 赤石脂 寒水石(各六銖)
上八味 咀,以水一升,內(nèi)藥重半兩,煮再沸,絞去滓。半歲兒服如一雞子殼,大兒盡服。入口中即愈;汗出粉之。藥無毒,可服,日二。熱加大黃,不汗加麻黃。無寒水石,樸硝代之。
《千金》治少小新生,肌膚幼弱,喜為風邪所中,身體壯熱;蛑写箫L,手足驚掣。五物甘草生摩膏方
甘草(炙) 防風(各一兩) 雷丸(二兩半) 白術(shù)(炮) 桔梗(各二十銖)
上 咀,以不中水豬肪一斤煎為膏,以煎藥,微火上煎之。消息視稠濁膏成,去滓,取如彈丸大一枚,炙手以摩兒百過。寒者更熱,熱者更寒。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風。
《千金》治大人、小兒中風發(fā)熱。大戟洗湯方
大戟 苦參
上二味等分,末之,以藥半升,白酢漿一斗,煮三沸,適寒溫洗之。從上下寒乃止,立瘥。小兒三指撮,漿水四升煮,洗之。
《仙人水鑒》∶子生七日以后,半月以前,手腳抽動者,庸醫(yī)皆云是天 風,此即誤兒性命。又云客忤,此是在母胎中,骨節(jié)及毛孔中邪風,生后四肢被外風所干,致有此疾。根源在胎,為骨節(jié)風,是陰陽不正之氣所干。
兒子生后,不為天 風,治之神妙,莫越此門。又云有孕之后,父母交通,惡氣形胎,所以此疾。余治之法,曾驗千余家,一一皆應,非志士勿可妄傳,號曰水銀膏
水銀(一大兩,以青竹筒子貯之,從十二月臘日下廁中,鉛為蓋,密封閉,勿令穢污入內(nèi);五月五日取出,其銀并飛上鉛蓋上如霜雪,取下,即入諸藥) 青黛 黃蜀葵花(各一分) 牙硝(三分) 胡黃連(末,六分)
上研鉛霜令極細,取白羊骨中髓,丸之如綠豆大。以水研一丸灌之,立效。
《仙人水鑒》∶孩子手腳搐挽,號為骨節(jié)風,俗呼為天 ,已在前說。手與足其理不同,今后重明,以救生命。
腳搐手不搐者,宜使此方。
上緣孩子未及百日,骨節(jié)未開,宜作此治之。切不得灸也,灸即火氣攻心,其風難得可除,根據(jù)此萬不失一也。
《外臺》∶《千金》排風湯 主大人小兒諸毒風氣、邪風所中,口噤悶絕、不識人;身體疼煩,面目暴腫、手足腫方。
上四味各一兩,和勻,以藥四方寸匕、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去滓。服五合,煞藥者,以意增之。若腫,和雞子敷上,日三。老小以意,亦可多合用之,深師同。
《圣惠》治小兒中風,筋脈拘急、項強、腰背硬、手足搐搦,發(fā)歇不定。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 防風(去蘆頭) 麻黃(去根節(jié)) 黃芩 桂心 細辛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羌活(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溫服。量兒大小加減,頻服,汗出效。
《圣惠》治小兒中急風,口眼俱搐,腰背強直,手足拘急。牛黃散方
牛黃(三分,細研) 天南星(一分,生使) 麝香(細研) 膩粉(研入。各一錢) 桑螵蛸(三分,微炒) 干蝎(半生用,半微炒) 白花蛇(腰已前者,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各一兩半)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以溫酒調(diào)下一字。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中風,四肢拘急、心神悶亂、腰背強硬。天南星丸方
天南星(炮裂) 膩粉(研入) 牛黃 麝香(并研細。各一分) 白附子(炮裂)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 麻黃(去根節(jié)) 槐子(炒) 防風(去蘆頭) 朱砂(細研,水飛過) 犀角屑(各半兩) 五靈脂 干蝎(微炒。各一兩) 金quanxiangyun.cn銀箔(各三十片)
上件藥搗,羅www.med126.com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用醋一大盞,入藥末一半,以慢火熬成膏,次入余藥末,和丸如綠豆大。一歲一丸,二歲二丸,三、五歲至三丸。以溫酒下,日三、四服。
《圣惠》治小兒中風,口眼偏斜,筋脈拘急及胎中疾病。朱砂丸方
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干蝎(微炒) 牛黃 麝香(各細研) 天麻 白附子(炮裂) 白僵蠶(微炒)干姜(炮裂,銼,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用軟粳米飯和丸如黍子大。每服以乳汁化下三丸,日三服。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中風,手足搐搦及驚風。牛黃丸方
牛黃(細研) 干蝎(微炒) 防風(去蘆頭) 麝香 鉛霜(各細研) 南星(炮裂。各一分) 犀角屑 天麻 天竺黃(細研) 白附子(炮) 烏蛇肉(炙令黃) 朱砂(細研,水飛過。各半兩) 膩粉(一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用溫薄荷酒研下三丸,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中風,口眼牽急。朱砂丸方
朱砂(細研,水飛過) (去足,微炒) 白僵蠶(微炒) 天南星(炮裂。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面糊和丸如綠豆大。每一歲一丸,以薄荷湯下。
沒心草(半兩) 白附子(一分,炮裂)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薄荷酒調(diào)下一字,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汗出中風,身體拘急,壯熱苦啼。丹參散方
丹參(半兩) 鼠糞(三、七枚,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漿水調(diào)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中風,吐涎。郁金散方
郁金(末,半兩) 膩粉(一錢) 巴豆(十二顆,以小便浸一宿,去皮出油,研如膏)
上件藥都研令勻。每服,以橘皮湯調(diào)下一字,吐涎出即效。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太醫(yī)局和師牛黃丸 治大人小兒卒暴中風,眩暈倒仆,精神昏塞,不省人事,牙關(guān)緊急,目睛直視,胸膈、喉中痰涎壅塞,及諸癇潮發(fā),手足螈 ,口眼相引,項背項直,并皆治之。
牛黃 麝香 輕粉 粉霜(并細研。各半兩) 金箔(為衣) 銀箔(研。各一百片) 雄黃 辰砂 石碌(并研,水飛) 蛇黃 磁石 石燕子(并火燒,醋淬九次,細研。各一兩)
上件都研勻細,用酒煮面糊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煎薄荷酒磨下。老人可服半丸,小兒十歲以下分為四服,蜜水磨下。四歲以下分為五服,未滿一歲可分七服。如牙關(guān)緊急,以物斡開灌之。
譚氏方 治小兒國中風,癱緩一日內(nèi)。
膽礬細研如面。每使一字許,用溫醋湯下。立吐出涎,漸輕。
譚氏方 治小兒中風,牙關(guān)不開。
天南星一個煨熟,紙裹封角未要透氣,于細處剪雞頭大一竅子,透氣于鼻孔中,牙關(guān)立開。
《養(yǎng)生必用》續(xù)命湯 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 不知痛處,拘急不得轉(zhuǎn)側(cè),婦人產(chǎn)后去血,老人、小兒并可服。(風痱身無痛處,四肢不收,言不變、智不亂,有知可治。)
麻黃(去節(jié),三兩) 桂(去盡皮) 當歸(切) 人參(去蘆) 石膏 干姜 甘草(炙。各二兩) 芎 白芍藥(各一兩) 杏仁(去皮尖,麩炒黃,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取七厘清汁溫服,日三,忌如常,春中覆取微汗。
《嬰孺》治少小風邪,言語錯亂、不知人。鴟頭酒方
鴟頭(一個) 秦艽 丹參 石南草 獨活 防己 細辛(以上各四分) 芍藥(八分)
上切,入絹袋,清酒五升浸之,隨時日數(shù)服半合,日三服。
《嬰孺》治小兒卒肩息,上氣不得安,惡風入肺。麻黃湯方
麻黃(四兩,去節(jié)) 桂心(五分) 五味子(半升) 甘草(一兩,炙) 半夏(二兩,洗) 生姜(四分)
上以水五升,煮三升。百日兒半合,二百日兒一合。以次量大小與之,日進三服。
《嬰孺》增損續(xù)命湯 治小兒卒中風欲絕。長石湯方
大黃 麻黃(去節(jié)) 滑石 長理石 石膏(綿包,碎。各四分) 防風 牡蠣( 赤) 栝蔞 甘草(炙) 赤石脂 桂心(各二分) 龍骨 白石脂 寒水石(各一分,無寒水石以樸硝代之亦可)
上為末,以水一升,用末三錢重,煮二沸,去滓。三歲兒服一雞子許令盡,大兒盡服,入口則愈;汗出粉之,日進三服。熱加大黃,不得汗加麻黃。
《嬰孺》治少小中風,脈浮發(fā)熱,汗不出頭,鼻鳴干嘔。生姜湯方
生姜 甘草(炙) 芍藥(各一兩) 桂心(三兩) 棗(十個,去核)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為三服。自汗出者,加附子一個小者;如渴,去桂枝,加栝蔞半兩;痢作去芍藥、加干姜三分、附子小者一個炮;心下悸去芍藥加茯苓三兩;表虛里實,去桂加膠飴二兩。
《嬰孺》治少小中風,往來寒熱,胸脅滿,嘿嘿煩心,喜嘔,不欲食。黃芩湯
黃芩 人參 甘草(炙) 半夏(洗) 干姜(各一兩) 柴胡(三兩) 棗(十個,去核)
上切,以水三升煮一升,為三服。煩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子半個、當歸二兩、龍骨二兩、栝蔞根二兩;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一兩、茯苓二兩;表證不解者去人參,加桂心二兩,微發(fā)汗;得病七八日不解,結(jié)熱在內(nèi),往來寒熱者,加黃連二兩、芒硝半兩為常法。大良。
《嬰孺》治小兒汗出中風,一日之時,兒頭頂腰背熱,二日即腹熱,手足不舉。景天散
景天 丹砂(各二分) 麻黃(去節(jié)) 白術(shù)(各一分)
上為末。漿水服一刀圭,日進三服,立已。
張渙麻黃湯 治小兒中風,祛風,爽精神。
麻黃 防風 細辛 黃芩(各一兩) 羌活(半兩) 甘草(一分,微炙) 大川附子(一枚,重半兩,微炮,去皮臍)
上件為粗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薄荷兩葉,煎五分,去滓,稍熱,時時灌之。
張渙螵蛸散 治小兒中風痰盛。
桑螵蛸(微炒) 天麻(各一兩) 天南星(微炮) 白僵蠶 干全蝎(并微炒。各一分)
以上搗,羅為末。次用∶膩粉 牛黃 麝香(并細研,各一錢)
上件同拌勻,再細研。每服一字至半錢,溫酒調(diào)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白花蛇散 治小兒中風,啼聲不出,及心肺中風,尤宜服之。
白花蛇(腰以上者,酒浸,去皮骨,炙令黃) 桂心 人參(去蘆頭) 羚羊角(屑) 菖蒲(一寸九節(jié)者。各一兩) 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字至半錢,點麝香、荊芥湯調(diào)下,并服。
張渙槐子煎 治小兒中風不省。
防風 白附子 槐子(微炒) 僵蠶(微炒。各一兩) 麻黃(去根節(jié),秤) 干姜 半夏(湯洗七遍。各半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用好醋兩大盞,慢火熬成膏。次用∶
牛黃 麝香(各一分,研) 朱砂(半兩,細研,水飛) 金箔(二十片,研)
上件都拌勻,和成膏,丸如綠豆大。每服五粒,溫酒下,量兒大小加減。若牙關(guān)緊急,即化破灌之。
張渙比圣丹 治小兒心、肺中風,并宜服之。
干全蝎(一兩,微炒) 天南星(生用) 羌活 白附子(各半兩) 川附子(一枚,重半兩,炮,去皮臍)
上件搗,羅為細末,入膩粉一錢研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粒至七粒,煎荊芥湯下。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保生信效方》回生丸 主傷寒八、九日汗不出,及日數(shù)多沉重,精神不與人相當,汗欲出不出危殆者;又主傷寒壞病,手足筋攣,筋受寒邪而厥冷,及高年人虛勞煩喘;婦人經(jīng)水不勻,氣血虛劣;又主破傷風,痰嗽,肺痿,盜汗,寒熱,身痛,小兒郁瞀,昏迷螈 ,各宜汗者。
麻黃(去根節(jié),秤) 桑根白皮(一斤,銼,須土下者,自采為佳) 續(xù)隨子(四兩) 白藥子(三兩,為粗末)
以上四味,用河水五石先浸一宿,于大釜器中旋旋添浸藥,慢火熬,以麻黃心黑、水只有二三斗為度;取出滓,用來生絹袋瀘過,再入銀、石器或砂器內(nèi)熬成膏。
沒藥(研) 透明乳香(水中坐乳缽研之) 桔梗 白芷 鐘乳(研五日,極細入內(nèi)) 當歸(去蘆頭,湯急洗過,切,焙干。秤各二兩) 人參 木香(各半兩) 白茯苓(去皮,二兩) 沉香(一兩) 苦參(六兩)
上十一味為末, 研勻細,以麻黃膏和丸如彈子大,須臘月合。每服一丸,百沸湯半盞化下,覺怔忪肉汗出是效。小兒量與。常以零陵香、白芷為末養(yǎng)此藥。(百沸湯,乃火上煎百沸也。)
《聚寶方》狐膽丸 治大人小兒中風,神效。
浮萍草(紫背者,七月十五日采取,不計多少,陰干) 雄狐膽(十二月收,陰干)
上將浮萍草一味為末,用膽汁丸芥子大。每服大人、小兒三丸,金銀薄荷湯下,不計時候服。
《圣惠》灸法∶小兒身強,角弓反張,灸鼻上入發(fā)際三分三壯。次灸大椎下節(jié)間三壯。壯如小麥大。
《嬰童寶鑒》灸法∶小兒五臟中風,各隨臟灸本俞。心風灸心俞,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肺風灸肺俞,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肝風灸肝俞,第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脾風灸脾俞,第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腎風灸腎俞,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