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
脈滑按之虛絕者,必下利,寸脈反浮數(shù),尺中自澀,必下清膿血。脈沉弦者,下重,其脈小大者,為未止。脈數(shù),若微發(fā)熱,汗自出者,自愈;設脈復緊者,必為未解。脈微,若數(shù)者令自止,雖發(fā)熱不死;脈反弦,發(fā)熱,身汗出,自愈。脈絕手足厥,灸之手足溫者生;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止,當下之;數(shù)而滑者,有宿食,當下之。腸 下白沫,沉則生,浮則死。腸 下膿血,懸絕者死,滑大生。又沉小流連者生,數(shù)大有熱者死。腸quanxiangyun.cn/zhuyuan/ 轉筋,脈極數(shù)者死。凡諸痢泄注,脈沉小者生,浮大者死。身熱者死。或譫語,或腹堅痛,脈沉緊者,可下;遲者,可溫之。下痢不欲食,有宿食;腸滿痛,為寒食;腸堅心下堅,為實,皆可下。下痢脈遲,緊痛腸鳴,心急大孔痛,皆可溫。傷寒下痢,三部無脈,尺中時小見,脈再舉頭者,腎氣也。形損脈不至者死。
【因】
風濕熱論之,則火盛而金去,獨木火旺而脾土損矣。輕則飧泄,身熱脈洪,谷不能化;重則下利膿血。經曰∶春傷于風,夏必飧泄。又曰∶諸下利,皆屬于濕。又曰∶下利稠粘,皆屬于火。又曰∶利下膿血,皆屬滯下。
【證】
前證,皆熱證、實證也。忌用龍骨、石脂、粟殼等劑。虛證泄利,水谷或化或不化,并無努責,惟覺困倦,脈弦澀者是也。宜溫補之。
【治】
治法,重則大黃湯主之,輕則黃芩芍藥湯主之。后重則宜下,乃有物結墜。里熱脈洪甚,宜下;若脈洪大甚,不宜下也。又大腸經氣不宣,加木通、檳榔、木香。腸痛則宜和,胃氣不和,當以茯苓、歸、芍和之。身重則除濕,脈弦則去風。風氣因動屬于內,大柴胡湯主之。血膿稠粘,以重藥竭之,熱甚故也。身冷自汗,以毒藥溫之。有暴下無聲,身冷自汗。小便清利,大便不禁,氣難布息,脈沉微,喘吐,雖有里急后重,謂寒邪在內而氣散也?蓽厮幎,則漿水散是也,屬少陰。風邪在內縮,宜汗之也。有厥陰下利不止,脈沉而遲,手足厥逆,涕唾膿血,此難治,宜麻黃湯、小續(xù)命湯平之。法曰∶謂有表邪縮于內,當散表邪而安矣。李用升舉之法亦然。 溏為利,宜溫之。謂利有結糞,屬太陰。有里者下之;蚝笾,或食積與氣墜,下之。在上者涌之。或痰氣在上,涌之安;在下者,竭之。
大法,去者送之,盛者和之,過者止之。假如惡寒熱,腹不痛,加苓為主;痛甚,加當歸,倍芍。如見血,加連;或發(fā)熱惡寒,非芩不止,上部血也。如惡寒脈沉腰痛,或白痢下痛,或血,非連不止,中部血也;驉汉}沉,先血后便,非地榆不止,下部血也。
痢下,有風、濕、熱、寒、虛,滯下、噤口痢、疳痢、瘵痢、濕蝕瘡,病同而因異。血痢,有瘀血、血枯、肺痿、風血酒痢,證同而因異。
泄痢是積辨 泄痢有期,或久亦然,或久神不悴亦然,宜逐去之,此名滯下。
有一人,年六十。憂患滯下褐色,腹微痛,后重頻并,食大減,身微熱,脈弦而澀,似數(shù)稍長。非滯下,乃憂患所致,心血虧脾弱也。以四物、四君合而治之愈。
有一人,年三十,奉養(yǎng)濃。秋間患滯下,腹大痛,左脈弦大似數(shù),右脈亦然,稍減,重取似緊。此乃醉飽后吃寒涼,當做虛寒治之,遂以四物,桃仁、紅花,去地黃,加參、術、干姜,煎入姜汁、茯苓,一月而安。
芍藥 黃芩(各一兩) 甘草(五錢)
痛加桂少許。
大黃湯 治前證重者。
大黃一兩,酒浸半日,煎服,以利為度。
芍藥湯 治下痢膿血,里急后重。行血則便膿自安,調氣則后重自除。
芍藥(一兩) 當歸 黃連(各半兩) 甘草(炒) 木香 檳榔 桂枝(各二錢) 黃芩(半兩) 大黃(三錢)
白術芍藥湯 治脾受濕,水泄微滿,困弱,暴下無數(shù)。
白術 芍藥(各一兩) 甘草
腹痛甚,加芩桂;脈弦頭痛,加蒼術、防風;下血,加蒼術、地榆,癢則同上;如心下痞滿,加枳實。
黃連湯 治大便下血,腹中不痛,謂之濕毒下血;腹中痛,謂之熱毒下血。
當歸(半兩) 大黃(二錢半,熱毒加之) 芍藥 桂(腹痛加之)
訶子散 治虛滑,久不已。
黃連(三錢) 木香(半兩) 炙甘草(三錢) 訶子皮(生、熟各半兩) 白術
芍藥湯送下。
桃花湯 治冷痢腹痛,下魚腦白物。
餅丸,飲下。
漿水散 治暴泄如水,身冷脈微氣少,甚者加吐、急痛。
半夏(一兩) 炮附子 干姜(五錢) 桂枝(五錢) 炙甘草(三錢) 良姜(二錢半)
上為末,三五錢,漿水二盞,煎半,和滓熱服。
小續(xù)命湯 治風積痢。
龍芽草 劉寄奴
椿皮丸 治風邪內陷。
香連丸 止痢。
燥濕和血湯 治腸 下血,合作一派,腹中大痛。此乃陽明氣沖,熱毒所作也。
以下出李。
地黃(生、熟各半兩) 牡丹皮(半錢) 白芍(一錢半) 當歸(二錢) 甘草(生半錢,熟一錢) 黃 (一錢) 升麻(七錢) 蒼術 秦艽 肉桂(各三錢) 橘皮(二錢) 作一服。
升麻補胃湯 治前證,腹中不痛,腰沉沉然,乃陽明、少陽經血證,名濕毒下血。效過老人久痢。
升麻(一錢) 羌活(二錢) 獨活 柴胡 防風(各五分) 葛根(三錢) 肉桂(少許) 白芍(一錢半) 當歸(三錢) 丹皮(半錢) 地黃(生、熟各半錢) 炙甘草(半錢) 黃 (一錢)槐花(治濕毒) 青皮作兩服。
益智和中湯 治前證,腹中痛,皮惡寒,脈俱弦,按之無力,關甚緊弦,肌表陽分涼,喜熱熨,為內寒明矣。
升麻(一錢半) 葛根(半錢) 白芍(一錢半) 炙甘草(一錢) 桂皮(四錢) 益智(五分)當歸(一錢) 黃 (一錢) 牡丹皮(炙) 柴胡 半夏(各五分) 干姜(炒) 肉桂(一錢)
茯苓湯 治傷飲冷水,變成白痢,腹內痛,減食。
茯苓(六錢) 澤瀉(一錢) 當歸(四錢) 蒼術(二錢) 生姜(二錢) 黃芩(三錢) 肉桂(二錢) 豬苓(六錢) 甘草(半兩,炙) 芍(一錢半) 升麻 柴胡(各二錢)
止痢神丸
川黃連 茱萸 粟殼(清泔浸三日。又酒浸七日,炒干,同上二味,同此制)
上末為丸。熱則甘草湯下,寒姜湯下八十丸。
小柴胡去參湯 渾身熱,挾外感。
沒乳丸 治瘀血痢。
佐以木香、檳榔。蘇木湯下。
保和丸 治食積痢。
噤口丹 治噤口痢,嘔不納食;亦治痢吐食。
熟蜜調,抹口上。
半夏(四錢) 人參(八錢)
姜煮干,焙末。以姜粉入香附,丸服,連多加參煎呷。
大承氣湯 治下痢不欲食。
許學士云∶凡痢病腹痛,以白芍、甘草為君、歸、術為佐。見血前后,以三焦熱論。
凡治痢病,小便清白不澀為寒,赤澀為熱。
又法,完谷不化而色不變,吐利腥穢,沉沏清冷,小便清白不澀,身涼不渴,脈微細而quanxiangyun.cn/shiti/遲者,寒也。谷雖不化而色變非白,煩渴,小便赤黃而或澀者,熱也。凡谷消化,無問他證及色,便為熱也。寒泄而谷化者,未之有也。
傷食,微加大黃;腹脹,川樸;渴者,白茯苓;腹痛,白芍、甘草為主。冬月,白芍藥一半、白術一半;夏月,制黃芩。先見膿血,后見大便者,黃柏為君,地榆為佐,加歸尾;先見大便而膿血者,制芩、歸梢;膿血相雜下者,制連;大便腹不痛,白芍半之;身倦。目不欲開,口不能言,黃 、人參;沉重者,制蒼術;不思食者,木香,藿香。余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