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
代者霍亂;代而絕者,亦霍亂。又關脈滑,為霍亂吐瀉。氣口脈弦滑,膈間有宿食留飲。宜順其性,以鹽湯探之。脈結促大,皆不可斷以死脈。洪大則易治,脈微細,氣少不語,舌卷囊縮者;皆不治也。
滑而不勻,必是吐瀉霍亂之候,脈大勿訝。
證
夫霍亂者,揮霍變亂也。蓋因內有所積,外有所傷,陽不升,陰不降,乖膈而成。故心腹卒痛,嘔吐下痢,發(fā)熱惡寒,頭痛眩暈,或瀉而不吐,或吐而不瀉。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利;心腹齊痛,吐利并作。甚則轉筋入腹,四肢厥冷而斃。
治
急用蓼湯泡洗,艾灸臍中。蓋陰陽反戾,清濁相干,治之惟宜藿香正氣散,加生姜為上。不惟可以溫散風寒,抑亦可以調理脾胃。如身熱口渴者,則以薷苓湯加減治之。
霍亂之后,不可早與飲食,恐胃中邪物,吐瀉未盡,其新谷入胃,不能傳化,必致不救。吐候吐瀉過一、二時,饑甚,方與稀粥少食,以漸而將息可也。其有不吐不瀉者,名干霍亂,急以鹽湯多灌,引其大吐,令宿食殆盡,隨證用藥調之。既愈之后,若煩熱多渴者,以麥門冬湯主之。
一霍亂轉筋,用大蓼一把,煎湯蕩洗。北人以麥糠代之。使腠理開泄,陽氣散則愈也。河間云∶熱氣燥爍于筋,則攣 而痛也。
一霍亂已死,而腹中尚有暖氣者,以鹽納臍中,以艾灸莫計其數。
一霍亂心腹卒痛,炒鹽二碗,絹包頓于胸上,并腹肚再以熨斗火熨,氣透則蘇。續(xù)以炒鹽絹包乘熱烙其背,則萬無一失也。
方
藿香正氣散 治四時不正之氣,寒溫時疫,山嵐瘴氣,雨濕熏蒸;或中寒腹痛吐利,中暑冒風,中濕身重泄瀉;或不服水土,脾胃不和;或飲食停滯,復感外邪,頭痛發(fā)熱,戰(zhàn)栗惡寒,或嘔吐惡心,膈膈滿悶,一切氣逆不安之癥,并能調治。
藿香(二錢) 紫蘇(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濃樸(姜制,一錢) 半夏(姜制,一錢) 白術(一錢,炒) 茯苓(一錢) 大腹皮(一錢) 桔梗(一錢) 白芷(一錢) 甘草(炙,一錢)
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棗二枚,水煎熱服。霍quanxiangyun.cn/sanji/亂轉筋,加木瓜。腹痛,加炒白芍藥;寒痛,加桂;冷甚,加干姜。飲食不化,加香附、砂仁;米谷不消,加神曲、麥芽。心下痞滿,加桔梗、枳殼、枳實。肉食不化,加山楂。濕面停積,加蘿卜子。中暑冒風,加香藿、白扁豆。時氣憎寒發(fā)熱,加柴胡、干葛。
口干,加麥門冬。小便不利,合五苓散。濕相搏,霍亂轉筋,煩渴悶亂,合黃連香薷飲。心腹絞痛,加木香。若頻欲登圊,不通利者,加檳榔、枳殼。按霍亂之疾,未有不由內傷生冷,外感風寒而致也。余用藿香正氣散治之,百發(fā)百中。一歲之內,常治百人,未有不效者。
但有熱者,須加姜炒黃連;寒甚,加干姜;萬無一失。又腹痛者,加桂;痛甚者,去藿香,加吳茱萸;小便不利,加茯苓;如干霍亂,加枳殼,茯苓、肉桂,最佳。
加減薷苓湯〔批〕(按此方治霍亂屬熱者宜之) 治霍亂身熱口渴,此熱暑中也。
豬苓(七分) 澤瀉(七分) 白術(五分) 赤茯苓(一錢) 黃連(五分) 香薷(一錢)干葛(七分) 天花粉(一錢) 甘草(五分) 扁豆(十四粒)
上銼一劑,生姜煎服。如熱極,加石膏、知母。泄瀉,加升麻、黃芩、滑石。腹痛,加炒白芍藥、桂。
理中丸〔批〕(按此方治霍亂屬虛寒者宜之) 治轉筋霍亂,上吐下利,心腹疼痛,及干霍亂,俗名絞腸沙,并真陰證,手足厥冷。嘉靖甲子年間,梁宋之地,人多患此,自腳心麻至膝,死者不計其數。時大方趙公出示此方,患者咸蒙其惠,因述以廣其傳。
人參(一錢) 干姜(炒,一錢) 茯苓(一錢) 甘草(炙,一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一錢。取一丸細嚼,淡姜湯送下。
忌食米湯,此即理中湯改為丸,取土能塞水之義。若仍煎湯,則不效矣。
陰陽湯 治霍亂吐利腹痛,服藥即吐,無法可施,用百沸活河水,及冷井泉水各半碗,合而服之。
百沸湯 治霍亂吐瀉,因飲冷或冒寒,或失饑,或大怒,或乘舟車,傷動冒氣,令人吐利交作,目眩頭旋,手足轉筋,四肢厥冷,用藥遲緩,須臾不救。
吳茱萸 木瓜 食鹽(各五錢)
上三味同炒焦,用百沸湯煎,隨病患服之。
干霍亂者,俗名絞腸沙。其癥因宿食不消,心腹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揮霍撩亂,所傷之物不得出泄故也。死在頃刻,急宜多灌鹽湯探吐之。令物出盡,卻服理中湯,更刺十井出血,并委中出血。
鹽姜湯 治干霍亂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垂斃者。
鹽(一兩) 生姜(切,五錢)
上二味,同炒色變,以童子溺二盞,煎一盞,溫服。
麥門冬湯 治霍亂愈后,煩熱多渴,小便不利。
人參(一錢) 白術(炒,一錢) 茯苓(八分) 陳皮(八分) 半夏(制,八分) 小麥(一百粒) 麥冬(去心,二錢) 甘草(七分)
上烏梅三個,生姜三片,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