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薇 楊劍
--------------------------------------------------------------------------------
關鍵詞:過用 飲食 情感 勞逸 醫(yī)療 氣候 中醫(yī)發(fā)病學
《素問·經脈別論》中提出:“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于過用,此為常也。”“過用”本指超越常度,在該段文字中指因五臟過勞而致病。但從整個《
黃帝內經》這本書來看,“過用”是“生病”最常見的病因,是人體致病的普遍規(guī)律。而“生病起于過用”作為發(fā)病學中的一句名言,至今仍具有普遍意義,本文就此作初步的探討分析。
l思想文化淵源
《黃帝內經》受先秦儒家等諸家學說的影響較大,“中庸”——中和的思想是儒家提出的。“中”指不偏不倚,無過之無不及的平衡狀志。這種思想方法成為后世認識事物、解決矛盾的重要方法論。它不僅在政治、道德、社會上被廣泛運用.而且也是中醫(yī)學用以闡釋生理、病理、治療、發(fā)病和養(yǎng)生的重要原則。如陰平陽秘”是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總概括;“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反映了平衡被破壞后的病理狀態(tài);“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及“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則是通過調理、治療恢復平衡,來達到“中和”狀態(tài)?梢姟饵S帝內經》在各方面都體現(xiàn)了儒家的“致中和”思想,因此,“生病起于過用”自然被當作中醫(yī)發(fā)病學的基本觀點。
2“過用”導致疾病
我們知道,影響“中”的偏倚因素有二:太過或不及,二者均可破壞平衡而致人體發(fā)病。但在中醫(yī)發(fā)病學中更強調太過對人體的影響,認為太過是導致人體整體失衡而生病的主導方面。因為太過者傷人急重而多見.不足者傷人輕緩而少見,正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所說:“太過者暴.不及者徐,暴者為病甚,徐者為病持!惫手嗅t(yī)學中論述病因時多用“過度、無節(jié)、太甚”等詞,而少用“不及、少用”等來描述。過用致病是各種內在或外界因素的過度作用,使機體所固有的生理機能超越常度地進行,打破了機體的生理平衡。這一過程.可以是內、外因素突發(fā)性地過度作用于人體,也可以是長期緩慢的漸進作用,從而影響臟腑經絡的氣機,破壞機體的正常生理狀態(tài),耗氣損精,造成機能的過度消耗而出現(xiàn)病理現(xiàn)象。不論是怎樣的形式,“過用”對人體造成的影響是嚴重的,極易致人發(fā)病。尤其在物質極其豐富,工作生活節(jié)奏加快的現(xiàn)代社會,“過用”對人體致病的影響更加突出。
3普遍意義探討
“生病起于過用”作為發(fā)病學的基本觀點,具有普遍意義,以下從幾個方面加以論證。
3.1飲食過用致病
飲食過用包括飲食不節(jié),飲食偏嗜等,《黃帝內經》中曾反復強調這一點,即饑飽失常,五味偏嗜是造成多種疾病發(fā)生的原因。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素問·痹論》);“飲食不節(jié).而疾生于腸胃”(《靈樞·小針解》);“
高粱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陰之五官.傷在五味。是故過于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于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素問·生氣通天論》);“此人必數(shù)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
消渴”(《素問·奇病論》)。當今社會由于物質日益豐富,飲食過用多表現(xiàn)如下:一是暴飲暴食,日積月累,導致胃腸功能失調;二是追求高能量、高蛋白飲食,
盲目認為西餐比中餐好,大量食用牛奶、白糖、雞蛋、面包等。其實,東西方飲食習慣和差異歷時已久,東方飲食所含能量和蛋白質雖較西方低,但東方人的體形和需求均較小,體內酶含量和消化液分泌量己與飲食結構相適應,如果盲目模仿西方飲食結構,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和營養(yǎng)素的失衡。三是由于地理氣候、口味等因索造成的五瞇偏嗜。飲食過用最終均會弓I起脾
胃損傷,瘴熱內生.氣血阻滯.造成形體肥胖,形成胃腸病、
糖尿病等多種常見病。
3.2情感過用致病
情感過用主要指情志過激,欲望過度。人有七情六欲,本屬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但劇烈的情緒波動變化或長期持續(xù)的不良情感刺澈,超過生理正常調節(jié)能力則屬過用。如“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故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yin而不止”(《靈樞·本神》);再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等?梢姡湃撕茉缇桶l(fā)現(xiàn)了情感過用對人體的損傷,過激的情感,過重的精神壓力,過多的欲望追
求可直接導致臟腑氣血失調,氣機失常而造成精神情感病變,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過喜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分泌增加,呼吸心跳加快,使耗氧量增加,會出現(xiàn)缺氧、
心律失常、
心絞痛等:過怒則使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大量血液進人肝臟,肝內壓力增高.大量膽汁被擠生產方入膽囊,導致膽絞痛、膽囊炎發(fā)作;過分憂思引起大腦中樞功能失常,
迷走神經興奮,使胃酶增多,胃粘膜在胃酸腐蝕下發(fā)生潰瘍等癥;悲傷、驚恐過度能使植物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導致內臟、血管、肌膚等受到損害,功能失常,如唾液、胃液分泌降低,腸蠕動減慢,使消化功能減弱。因此.在物欲高漲,生話工作壓力較大的現(xiàn)代社會,此方面過用尤應引起重規(guī)。
3.3勞逸過用致病
勞逸過用包括過勞和過逸,過勞則又包括勞力、勞神和房勞,F(xiàn)代社會由于工作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勞逸過用更多地表現(xiàn)在過勞。體力上過度勞作則耗氣傷身,腦力勞動太過則傷心血耗脾氣,過于頻繁的性生活則腎精虧虛,而造成身體消瘦,積勞成疾。如《素問·調經論》所言:“有所勞倦,形氣衰少。”
《素問·舉痛淪》云:“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薄端貑枴ば魑鍤狻菲疲骸熬靡晜,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薄端貑枴ゐ粽摗吩疲骸叭敕刻,宗筋弛縱.發(fā)為
筋痿,及為白yin。”
3.4醫(yī)療過用致病
醫(yī)療過用指藥物、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對病人的過度作用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薄端貑枴の宄U笳摗犯嬲]:“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無使過之,傷其正也。”“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贝朔N類型過用提醒醫(yī)生在診治中,病人在接受治療中均要注意把握度,要針對病證適可而止,不可為求快而多用藥,亂用藥。如現(xiàn)在臨床上醫(yī)生過多過濫地使用抗生素,造成耐藥性,菌譜翻新等不良后果。再如滋補藥的應用,中醫(yī)“虛而補之”的理論有其特定的含義。不能簡單理解為物質的補充,過度進補只會適得其反。醫(yī)療過用致病對患者和醫(yī)者都提出了要求,只要對癥適度,此種過用致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3.5氣候過用致病
氣候過用致病指氣候由正常的六氣變?yōu)楫惓5牧鵼in對成為人體致病的因素,與前四種過用相比,是一外來的,非人為因素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如《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言:“未至而至.此謂太過?……命曰氣yin”,“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命曰氣迫”。目前由于大氣污染,全球氣候變暖,氣候的異常變化對人體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
4對養(yǎng)生的指導意義
中國養(yǎng)生文化的基本特點是順應自然,協(xié)調陰陽,主張中和、節(jié)制。中和就是要掌握適當?shù)亩龋荒芴^或不盈。前而已談到“過用”對人體致病具有普遍性,因此要達到中和而做到未病先防,防止“過用”是很重要的。首先,由于“人與天地相應”{《靈樞·邪客》),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則提出了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從其根,指出要順時攝養(yǎng),盡量避免氣候過用而造成疾病。其次,要重視精神調養(yǎng),保持情感平和、暢達,調整喜怒哀樂,不可太過;飲食要適度,不能過饑過飽;五味要平和,不可偏嗜。再者,工作勞動、房事要適中,不可過度,要注意勞逸結合,保精養(yǎng)氣;治療用藥、體育鍛煉要適可而止,不可太過。可見未病先防的總則可以歸納為“中和”,”中和”所強調的度則偏向于糾正“過用”,即要順應自然,控制人的生理欲望、情志及行為方式,以達到陰陽平和協(xié)調的狀態(tài)。
由以上論述可以看出,“生病起于過用”不但在中醫(yī)發(fā)病學上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中醫(yī)養(yǎng)生學有著重要影響。在導致人體發(fā)病的因素中,飲食、情感、勞逸.氣候及醫(yī)療等的“過用”占據(jù)著極重要的地位。這就指導我們在對待養(yǎng)生、預防、診治、康復等問題上,要注意防止“過用”,糾正“過用”。
-----------因于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
過用的人神氣是浮越在外的,內經認為是受了寒邪,或者說陽氣不足,加上起居不節(jié),身體失去了固有規(guī)律的節(jié)制。
而煩勞則張的本意也是陽氣消耗太多以至不足。
由此總結,慣于透支身體的人需要通天氣,養(yǎng)陽氣。
-----------物無美惡,過則為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