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父母的希望。
但是在中國,想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未來,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選擇一家適合自己孩子的幼兒園,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是很多父母頭疼的大問題。
根據(jù)教育部統(tǒng)計,未來10年,中國預計有5000萬兒童需要入學幼兒園。而他們面臨的卻是:公辦園稀缺化、民辦園兩極化、優(yōu)質(zhì)資源特權(quán)化、收費貴族化。
戶口、職務、關(guān)系……當公立幼兒園進校無門時,眾多中國父母不得不把目光轉(zhuǎn)向數(shù)量眾多、良莠不齊的私立幼兒園。
相對于公立幼兒園,私立幼兒園形態(tài)各異,教學內(nèi)容更是相差甚遠。在廣州外來移民聚集的中產(chǎn)社區(qū)—麗江花園,社區(qū)內(nèi)及周邊就有超過十所私立幼兒園。
于是,上幼兒園,成了財力的拼殺,更是觀念的碰撞。
蒙臺梭利、港式、華德福、教會……這些門派林立的幼教理論給中國家長們塑造著孩子們各種未來的可能性,也讓他們面臨著兩難的選擇:既想讓孩子自由自在成長,又擔心其能否適應傳統(tǒng)應試教育。
上哪所幼兒園,最后的決定權(quán)往往在于父母。
也許,我們應該問一下:親愛的孩子,你想上哪個幼兒園?
幼兒教育模式?jīng)]有好壞之爭,而在于是否符合孩子的個性與發(fā)展。
一位媽媽的“尋園”之旅
記者_ 洪鵠 實習記者 洪沁 廣州報道 攝影_孫海
五月份女兒沫沫滿兩歲的時候,衛(wèi)薇決定正式開始幫她找幼兒園。其實若把床邊案頭的幼教理論閱讀、早教論壇上的連夜扒貼灌水,以及小區(qū)里每棵大榕樹下隨時有人開講的“媽媽經(jīng)學園”都算上的話—衛(wèi)薇尋找幼兒園的行動,已經(jīng)開展很久了。
先生和家婆都不解:沫沫才兩歲,你急什么?我們小時候不都是四歲才上幼兒園嗎?衛(wèi)薇惱了:什么事都不管,還在那兒說風涼話。
如果把衛(wèi)薇的先生扔到廣州媽媽網(wǎng)里泡上一個星期,他想必也會為女兒的幼兒園抓狂。這個號稱“本地最火女人社區(qū)”的論壇,規(guī)模巨大,板塊繁多,針對嬰兒、幼童、小學、青春期等各年齡段,都有專門的討論版。作為兩歲女童沫沫的家長,衛(wèi)薇每天自覺來到“早教幼教”版“報到”。初為人母的媽媽們(以及零星爸爸)在這里盡情地交流著自己的喜悅、煩擾和驚慌。衛(wèi)薇幾乎是剛剛結(jié)束產(chǎn)后抑郁期就跳進了幼兒園焦慮期。
衛(wèi)薇小時候也曾差點沒有幼兒園可上。應該入園的年紀,她正在鎮(zhèn)上跳橡皮筋。直到舉家遷往縣城,父母好像才意識到還有給她上幼兒園這回事。她印象里,小城似乎只有一所幼兒園,名為“機關(guān)幼兒園”。作為一名非機關(guān)干部子女,衛(wèi)薇在縣城又跳了半年橡皮筋才擠了進去!吧闲W時,明顯感覺機關(guān)幼兒園畢業(yè)的小孩就比其他孩子多了份得意,好像意味著什么根正苗紅的出身似的!
如今,她的女兒沫沫并非是沒有幼兒園可上,相反,是太多了。十幾年來,各類民間幼兒園、私立早教機構(gòu)的興起,早已打破了公立幼兒園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僅以衛(wèi)薇居住的廣州麗江花園為例,這座大型社區(qū)內(nèi)及周邊就有超過十所幼兒園:蒙氏幼兒園、港式幼兒園、華德福幼兒園、巴學園、靈格風、全英文幼兒園、教會幼兒園……每天早上7點開始到晚上5點,接送小朋友上下學的黃色校車都會在小區(qū)內(nèi)穿行,對于這道別樣的風景線,社區(qū)內(nèi)的居民早已見怪不怪了。
不像公費幼兒園以戶籍和贊助費為門檻,在麗江花園,這里的私立幼兒園的大門都對沫沫敞開著。
在廣州,位于市郊番禺的麗江花園素以集中著以外來人口為主的新興中產(chǎn)階層而聞名。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從傳統(tǒng)的公立教育中脫穎而出,卻在為人父母之后,發(fā)自內(nèi)心地希望能為孩子選擇一種不一樣的教育。而這種教育,大多都是從私立幼兒園開始。
衛(wèi)薇曾以為自己不會是這樣的母親。學法律出身的她信奉實證,“說實話,那些淺顯的幼教理論本來是說服不了我的!比欢S著沫沫一天天地長大,看著嫩
藕般的小胳膊小腿拔節(jié)生長,圓溜溜的大眼睛一模一樣復制著媽媽—衛(wèi)薇發(fā)誓要給她最好的一切,當然包括為她尋找最好的幼兒園。
可是,什么是最好的幼兒園?對于孩子來說,無疑這應該是一座最令他快樂的樂園;而對父母來說,則取決于他們對孩子的期望—是學會人生最初的規(guī)矩、明白事理,還是才智過人,或者天性洋溢?在衛(wèi)薇小的時候,如果不做滿街瘋玩的野孩子,便只有面目統(tǒng)一的公立幼兒園可選。而如今,門派林立的幼教理論以及它們的落地實驗項目—幼兒園們,正在給家長們塑造著孩子們各種可能的未來。
為了給沫沫選擇一個“最好”的幼兒園,衛(wèi)薇決定把麗江花園周邊的幼兒園都實地考察一遍。她帶著沫沫開始了自己的“尋園”之旅。
順天性OR早入世
衛(wèi)薇考察的第一站是時代廊橋幼兒園。時代廊橋—離麗江花園不遠的一個小區(qū),這家幼兒園在廣州媽媽網(wǎng)上呼聲甚高,是很多家長心目中廣州私立幼兒園的首選。
這座幼兒園的創(chuàng)辦人孫
瑞雪,是蒙臺梭利教育法在中國內(nèi)地的掀起者,在內(nèi)地幼教界有著為數(shù)眾多的追隨者。時代廊橋幼兒園也是孫瑞雪教育機構(gòu)下全國直屬的八家幼兒園之一。
衛(wèi)薇來考察的這一天,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樣的景象:一座寬敞的大屋附帶一個漂亮的園子,陽光滿地,兩個小男孩正坐在園子里的沙灘中玩沙。室內(nèi)的走廊上,到處是孩子,有的光著腳丫跑來跑去,有的正對著老師唱兒歌,有的看著花盆里的
蚯蚓發(fā)著呆……
蒙氏倡導以兒童為主體,旨在建立愛和自由的環(huán)境,從環(huán)境中訓練孩子的智能,最終實現(xiàn)完全人格的培養(yǎng)。但對于蒙氏,孫瑞雪并非照單全收。
“在中國,愛、自由、完全人格—這些詞每一個我們都非常陌生!睂O瑞雪對記者說。她記得自己在銀川第一家蒙氏幼兒園剛開辦的時候,孩子們?nèi)及咽直吃诒澈,動也不敢動,像十幾個復印的娃娃。
她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論:“愛和自由”,“在平等中建立規(guī)則”以及“完整的人,完整的成長”!爸砸淖儯且驗槲覀兊慕逃尘昂蛧馓灰粯。在西方說愛和自由是不言而明的,但在中國你得專門提出來講,我們得一起學習怎樣才能真正地愛!
當衛(wèi)薇在幼兒園內(nèi)觀察的時候,小男孩芮芮正光著腳在走廊上奔走。芮芮的媽媽王瑾,是眾多被孫瑞雪的理論打動的家長中的一個。芮芮不滿兩歲時,動輒哭鬧,按照老人家的觀念,孩子不能太嬌慣,鬧就由他鬧去。但孫瑞雪告訴王瑾,這是孩子需要你、需要愛的信號,唯有滿足他在情感上的這一需要,其他潛能才能得到發(fā)揮。王瑾想起了自己小時候—沒有糖吃,于是千方百計地偷糖來吃,長大后繼續(xù)嗜甜。她決定依照孫瑞雪說的,給兒子充足的愛。
為了方便芮芮上孫瑞雪的幼兒園,王瑾從市區(qū)搬家,在時代廊橋小區(qū)里租下了一套三居室,月租金2900元。有趣的是,房東當年也是為了讓女兒念這家幼兒園而買的房子。相比公立幼兒園,這里收費不菲:一年15000元的學費,加上每個月一千多元的學雜及伙食費,王瑾每個月花在幼兒園上的開銷就是2300元。
在孫瑞雪的幼兒園里,課室的門形同虛設,孩子們?nèi)粲腥魏我稽c點不耐煩,隨時可以沖出教室。孫瑞雪為孩子們定下了七條規(guī)則,包括不可有粗野行為、不能打擾別人、學會等待、學會說不等,而在這些規(guī)則之外,孩子們完全自由。他們必須學會對自己負責。
王瑾很高興看著兒子一天天變成一個小小男子漢的樣子,但也會在親戚們詢問起“芮芮幼兒園里都學了什么”的時候而微微緊張。她和先生討論過,從孫瑞雪幼兒園出去,孩子還能適應主流的教育模式嗎?當芮芮面對公立小學里的填鴨式教法、座次排名,他那顆從未受過斥責和傷害的小心靈能承受嗎?更重要的是,如果他們已給了他這樣美好的、純粹的教育的開頭,以后卻不能繼續(xù)下去—這樣的開頭有何意義?
除了選擇了孫瑞雪幼兒園,還有不少人更傾向于華德福教育。這種發(fā)端于20世紀初德國的教育理念,較之蒙氏或?qū)O瑞雪,更注重對孩子性靈的發(fā)展:它鼓勵美和藝對孩子的熏陶;認為天地萬物間有精靈,孩子就需要從這些精靈中汲取能量。據(jù)說,王瑾一位朋友的太太,為了讓孩子讀國內(nèi)口碑最好的成都華德福幼兒園,甚至舉家遷往成都。還有幾位朋友,自助組成了家庭作坊式的華德福幼兒園,輪番上馬,親身試教。
不過,王瑾的同事游曼妮最終給女兒小丫選擇了公立幼兒園。和孫瑞雪幼兒園比起來,公立幼兒園收費低廉,游曼妮給女兒報的某省級幼兒園月雜費不過700元。但除此之外,還必須奉上四萬元的贊助費!笆∫患壍墓⒂變簣@,贊助費3-5萬太正常了,最貴的5-10萬的也有。”游曼妮說。資源的稀缺決定了公立園的高傲身價:由于幼兒教育不在義務教育范圍內(nèi),政府對其財政投入逐年減少,2010年廣東省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僅占整個教育經(jīng)費的0.9%,而公立幼兒園只有10%。
其實,游曼妮和王瑾都希望孩子能走上“最不辛苦、最平凡的道路”,成為快樂的普通人。在王瑾看來,這條路是“順其天性,完成生命”,而游曼妮則覺得女兒應該平平安安走在最多人走的路上:如果她終究會面對競爭,不如讓這場賽跑早早開始。
游曼妮不確定小丫會不會喜歡她的幼兒園。她更愿意把孩子童年的快樂與否歸結(jié)為偶然—最重要的不是理念,而是你是否有足夠的運氣遇到一位親切溫柔的好老師,而“這在公立園和私立園的概率沒有差別”。
雖然沫沫看上去對孫瑞雪幼兒園的環(huán)境很興奮,但一番考察后,衛(wèi)薇還是決定將目光收回麗江花園。她住慣了麗江花園,不愿意為了上幼兒園而舉家搬遷,更不愿意每天讓孩子冒風險坐來回一個小時的校車。并且,對于孫瑞雪的理念,她也有著和游曼妮一樣的擔心。這個社會競爭無處不在,既然如此,不如早點適應這個社會的生存法則。
學知識OR培養(yǎng)品格
在自己居住的麗江花園,衛(wèi)薇最熟悉的幼兒園是萊恩和小天使。
作為麗江花園里最早的兩個幼兒園,前者打的是港式教育的旗號,后者走的是私立幼兒園中的傳統(tǒng)路線。而衛(wèi)薇對萊恩的了解大多來自她的同窗好友陸菡的言傳身教。
兩年前,陸菡把兒子阿寶送進萊恩幼兒園時,考慮的不過是“它大一些,阿寶可以和多一些小朋友玩”。在大學做老師的陸菡對于幼教中知識教育的作用一直心存疑慮,在她看來,嬉戲才是小朋友的最大工作。
萊恩是一所認真負責的幼兒園。兩歲半的阿寶坐在小板凳上,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花”字,阿寶讀一聲“花”,再跟著歪歪扭扭地臨摹。陸菡哭笑不得:“兩歲的小朋友,老師不該在花園里指著花告訴他這是花嗎?學什么寫字。”然而萊恩為很多家長稱道之處,也正是其教師負責、教學有方,系統(tǒng)的知識訓練讓該園畢業(yè)的小朋友在參加各種小學面試時表現(xiàn)不俗。
萊恩的“港式”在陸菡看來浮于表面。每天早晨,包括外教在內(nèi)的所有老師排成排站在幼兒園門口,和小朋友們道一聲“Good morning”,校醫(yī)再為每個小朋友“滴”一下體溫。復活節(jié)、萬圣節(jié)、圣誕節(jié),幼兒園鼓勵小朋友們盛裝出席,并邀請家長一起來幼兒園和孩子做親子游戲。
“如果不是兩口子都要上班,我寧愿選擇自己在家?guī)О殹;蛘呔拖駱窍赂鉏T的小陳兩口子那樣,給孩子報個瀝滘村辦幼兒園!毙£惡退钠馂r滘村幼兒園時讓她印象深刻:“那個幼兒園操場特別大,空氣好,小男孩跑起來特別帶勁。”
私立的小天使幼兒園,盡管從2009年起也開始引入蒙氏的教法和教具,但本質(zhì)上走的仍是傳統(tǒng)教育的路線。“這里寬嚴有度,家長們并不希望我們對孩子太放任,孩子也是需要管理的。我們通過日常規(guī)范的訓練,幫助孩子們成長!眻@長林惠瑩對記者說,“上課的時候,小手放在腿上還是課桌上,賴于每個老師的不同要求。但毫無疑問,整齊劃一在這里仍然受到推崇!
如果沫沫是個男孩,衛(wèi)薇很有可能把她送入Busybee kids Club(簡稱B2C)。這家幼兒園的園長是位基督教徒,但它并非教會幼兒園—純正的教會幼兒園只對教徒的孩子們開放,這里對父母的信仰不作要求。每天早上B2C會有一堂圣經(jīng)課,但若孩子或父母不接受,也可以不上。B2C強調(diào)的是品格教育,這受到了很多家長的歡迎。據(jù)園長吳玉蘭介紹,這里的課程有中文、英文和心算,但并非單純的傳授知識,品格教育一直貫穿其中,比如識字的時候,也在培養(yǎng)專注的品格。
B2C有嚴格的獎懲措施。幼兒園內(nèi)有自己的流通貨幣“校幣”。老師根據(jù)孩子們的品格表現(xiàn)來給予獎勵或扣罰。如果表現(xiàn)好,贏得了大量校幣,周末便可以在老師推來的玩具車里購買一件中意的玩具。吳玉蘭說這其實也是在培養(yǎng)孩子們的理財意識。23歲的吳玉蘭已當了四年園長。
B2C可能是衛(wèi)薇考察的幼兒園中同孫瑞雪的理念最截然相反的。孫瑞雪認為面對孩子這棵幼苗,我們所能做的就算盡量不打擾它,只需提供生長的自由,它便能長出最美好自在的形態(tài)。而吳玉蘭認為,孩子是盆栽,你不修剪,它總會長歪的。她不覺得幼兒園對孩子品格的引導是在壓抑孩子的天性—“修剪過的樹總是比從未修剪過的長得更高更好,不是么?”
“如果是兒子,我就直接扔進B2C了!笨上莻女孩子。衛(wèi)薇和先生討論過,女孩子要養(yǎng)得野一些,讓她蓬勃,茁壯,甚至盡可能粗糙一些。這也是她不認同孫瑞雪理念中的一點。孫瑞雪曾說,通過“愛與自由”的感召與他們特有的安靜練習,孩子最終會變得敏感、富有感受力,柔軟而包容。
“都說沒有模子,其實每個教育者心里都還是有個理想孩子的范本!毙l(wèi)薇半自嘲地說。
夢想園
作為同窗好友,衛(wèi)薇和陸菡私下聊天經(jīng)常會發(fā)出感慨:如果不用工作,就自己辦個幼兒園好了—不拘泥于任何一套理念,取長補短,就不信自己教不好小孩。
一年前,朱朱和安娜也是這么說的。她們互相稱對方為果果媽媽和陽陽媽媽。果果和陽陽是兩個差不多大的小男孩,都在麗江附近的另一所蒙氏學!R特幼兒園就讀。萊特辦了五年,是一家比較成熟的蒙氏幼兒園。如果不是突如其來的裝修風波,果果和陽陽現(xiàn)在還會在里面平靜地讀下去。
幼兒園要裝修,媽媽們擔心小朋友受不了污染,不少打算退學。從萊特出來的果果先后輾轉(zhuǎn)了兩家幼兒園。他先是進了萊恩,萊恩安保嚴格,門口長年站著兩位警察叔叔,老師有時會嚇唬小朋友“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走了”。雖然只是小細節(jié),但這讓媽媽朱朱有一點不舒服。
于是,果果又被媽媽轉(zhuǎn)進了麗江里的另一所教會幼兒園。身為基督徒的朱朱很樂意看著兒子每天能從晨禱的儀式中收獲平安和快樂,但對于教會幼兒園普遍嚴格操練的品格教育,她又擔心會磨掉小男孩的棱角和銳氣。
在這兩次輾轉(zhuǎn)換園中,朱朱逐漸覺得,不可能找到一家百分之
百合自己心意的幼兒園,“除非自己動手辦一家”!艾F(xiàn)在的媽媽們都泡論壇,都看過各種各樣的幼教理論書,對于教育都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敝熘煺f。從萊特幼兒園一起退學出來的十多位孩子媽媽里,陽陽媽媽安娜最為堅決。她促成了她們的幼兒園的誕生。
真正到找房子、付定金、簽合同這些具體環(huán)節(jié)時,就只剩下安娜和朱朱兩個人了。兩家都不算富有,只是兩家的先生都非常喜歡孩子,兩位媽媽又都對教育興致勃勃。做這件事,自娛自樂之外,并未奢求什么回報。
她們簽下的是麗江花園華林居的一座會所,空置了兩三年,園里雜草荒蕪。接下來,朱朱跑外聯(lián)、內(nèi)部裝修,安娜把自己和急聘的另一位老師送到了北京參加MIA(美國蒙臺梭利學會)的專業(yè)培訓,取得了該協(xié)會的教師資格認證。蒙氏教育在國際上主要有三個流派,MIA是其中之一,另外兩支分別是AMI(國際蒙臺梭利協(xié)會)和MTP(華盛頓蒙臺梭利教師培訓中心)!皩O瑞雪的理念脫胎于AMI,我們則傾向于MIA,兩者的主要差別就是自由度!敝熘煺f。
去年九月,華林居幼兒園落成了,果果和陽陽都很滿意。華林居幼兒園里,孩子們“工作”的時段里,“工作室”的小木柵欄是合上的—你可以在里面自由選擇你的工作,但不鼓勵像孫瑞雪幼兒園里一樣直接沖出來玩耍!拔覀儗σ(guī)則的重視程度會更高一些!
一切還在摸索。幼兒園初落成的時候,還曾上演過老師“罷崗”事件。一下子來了十幾位兩三歲的小朋友,蒙氏教育強調(diào)的秩序感無法建立。一位老師提出,要不幼兒園解散,要不改做回傳統(tǒng)幼兒園。最后他們只好“揮別”了幾位特別小的小朋友,重新建立秩序。而這次“罷崗”事件后的好幾個月,幼兒園里孩子寥寥。直到這兩個月,小朋友才多起來。
華林居幼兒園的收費月均1200元左右,高于公立幼兒園,卻低于大部分蒙氏幼兒園。在民間幼教資源豐富、競爭激烈的麗江花園里,價格也是拉攏孩子家長的手段之一。
現(xiàn)在,衛(wèi)薇正跟先生商量:要不把沫沫送來這兒吧,既能讓她受到蒙氏的熏陶,又不至于在“太少人走的路”上走得太遠,何況“園長自己的孩子也在里頭,總不會太錯”。關(guān)鍵它是新的,大門敞開,很歡迎所有人來提意見的樣子。雖然最初沒有“入股”,但此刻衛(wèi)薇對參與它的建設蠢蠢欲動。
關(guān)于女兒沫沫的入園考察,現(xiàn)在衛(wèi)薇已經(jīng)有了主意;蛟S幾年后,“到哪里上小學”又會成為她的新難題。
國外主要幼兒教育模式
蒙氏教育
20世紀初意大利女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創(chuàng)立的教育法。主張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于成人的獨立個體。反對填鴨式教學,主張讓兒童從環(huán)境中感知以習得知識和技能,激發(fā)學習的自主欲望,摒除教育中的獎懲制度,最終協(xié)助孩子養(yǎng)成完全的人格。
華德福教育
1919年,德國人魯?shù)婪颉な反{根據(jù)人智學研究成果,為華德福香煙工廠創(chuàng)辦的工人子弟學校。學校辦得異常成功,被視為未來教育的典范。華德福教育法主張人的三元和諧發(fā)展,關(guān)注物質(zhì)身體的同時,兼修心與靈魂。在0-7歲的學前教育中,華德福老師的任務之一是幫助孩子確立自我意識,即將“我”入住孩子身體。華德福學校有大量美術(shù)、音樂、表演、手工、園藝等藝術(shù)化教育課程,旨在培養(yǎng)身心完備、精神化的個人。
巴學園
日本女作家黑柳徹子在代表作《窗邊的小豆豆》里構(gòu)筑的教育模式。以廢棄的電車為教室,沒有固定座位,沒有固定課表,通過日常生活的點滴灌注,孩子們不知不覺中便懂得了很多。在中國,幼教研究者李躍兒實踐了這一模式,她認為父母放松的心,就是孩子的巴學園。
加德納教育(多元智能)
20世紀80年代哈fo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理論,指出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主要由語言、數(shù)學邏輯、身體運動、音樂、人際等八項智能構(gòu)成。每個人都擁有自身不同的智能優(yōu)勢組合。這一理論被引入幼兒教育,倡導教師更寬容地看待孩子的智力概念,強調(diào)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并都具有在某些領(lǐng)域成才的能力,否定了全能和無能。二十多年來,該理論已廣泛運用于歐美亞等多國的幼兒教育。
瑞吉歐教學法
因發(fā)源于意大利城市Reggio Emilia而得名。強調(diào)孩子自主性學習,選擇主題時不以教師為主導,充分尊重兒童興趣。通過學者專家、家長、教師多方面的合作,幫助孩子發(fā)展主題。瑞吉歐教學法重視藝術(shù)活動在兒童學習中的作用,建立多媒體檔案,用聲像手段記錄孩子的學習過程,利用回播、慢放燈功能深入觀察兒童的狀態(tài)。瑞吉歐教學法目前在世界上備受推崇,但實施起來對師資有很高要求。
記者_王宏宇 北京報道 攝影_劉浚
盡管在5年前拍攝的紀錄片《小人國》中并沒有明確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但46歲的導演張同道還是打心眼里認同,新式學前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小人國》是一部關(guān)于孩子的紀錄片,從2006年開始,陸陸續(xù)續(xù)拍到2008年,記錄了幾個孩子在一個采用新式幼教理念、 “啥都不教”的北京芭學園里的成長過程。
影片主要有4個主人公:要好得像是在“約會”的辰辰和南德,愛打架的孩子王池亦洋,和“愛搞破壞”的錫坤。在影片中,園長李躍兒對他們的行為一概不制止,而是采用“疏大于堵”的方式來誘導。除此之外,上課時也完全看不到每個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背手聽講的場面—大家都圍著圈兒坐著,遇到任何不想聽的課,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自由選擇聽或者不聽。
《小人國》,以及與《小人國》套拍的18集紀錄劇《成長的秘密》在2009年公映后,家長們看了評價好壞參半,一種說芭學園太好了,孩子像生活在天堂里;一種說這是個破幼兒園,“啥都不教”。
但出乎意料的是,學界對此的觀點幾乎是一邊倒地大聲叫好。這部片子拍完,張同道被當成半個幼教專家,全國各地幼教學術(shù)論壇,都要請他去參加,會上遇到從教委領(lǐng)導到園長、專家,幾乎一邊倒地贊同,孩子就應該這樣教。
張同道對此的看法很糾結(jié)。他自己的兒子和池亦洋差不多大,當初拍片時,張同道真想把他送到芭學園去,但因為家太遠,日托接送的時間成本太大,無奈選擇了體制內(nèi)的北師大幼兒園,后來又進了同樣屬于體制內(nèi)的北師大附小。
但幾年觀察下來回頭看,他無論如何也沒法認同體制內(nèi)的教育理念,“只要高考還存在,孩子就不可避免地要從學生變成考生,”他說,“我每天都想讓孩子轉(zhuǎn)學出來,不想讓他參加高考。但家人無論如何不能接受—他畢竟還要在中國生活。”
張同道覺得自己是個“不徹底的革命者”,他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再拍一部《小人國2》,看看《小人國1》里接受新式幼教的這些孩子在幾年后,究竟變成了什么樣。
結(jié)論似乎已經(jīng)沒有懸念。三個攝制組幾周前就已經(jīng)開工,《小人國》和《成長的秘密》里涉及的多數(shù)孩子都在上小學,基本都已經(jīng)接觸到了,有些去了國外,有些去了私立學校,還有些去了家庭學校。
小人們上小學了
李淑娟說,現(xiàn)在回頭看,她特別佩服把孩子送到芭學園的家長們,“2006年時新式幼教還像做實驗,各種問題都有,只因為相信一個理念,就能把孩子真的送進去,我特別佩服他們的勇氣!
李淑娟是《小人國》的制片主任,目前是《小人國2》里一個攝制組的執(zhí)行導演。她后來參與拍攝和導演的《成長的秘密》中的兩集《窗邊的小公主》,還得了2009年四川電視節(jié)的紀錄片大獎。
《窗邊的小公主》用兩集的篇幅,講了當時芭學園一個叫“柔柔”的小女孩,聰明善良,喜歡鋼琴,喜歡芭蕾,最喜歡公主的故事,夢想有王子來接她,用李淑娟的話說,是一個“光芒四射”的小孩。
但她卻因為思考方式與眾不同,總受到小朋友們的排擠。片子里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她會對欺負她的小朋友說,“你長大了,上帝就不會再給你食物了。他看到你這樣會不高興!甭,她沒有固定的伙伴,一遇到挫折,就回到窗邊,在自己的世界里呆著。
芭學園園長李躍兒在影片里單獨給柔柔上了一次課,判斷她仍然是自信的,沒有受到傷害。同時又發(fā)現(xiàn)她仍然善待對她不友好的小朋友們,由衷感嘆說,“如果人都這樣善良,高貴,世界上就沒有戰(zhàn)爭了。”
故事有一個光明的結(jié)尾。柔柔上小學前,已經(jīng)可以和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也不老是被別人欺負哭了。同時她也還是會獨自一人坐在窗邊疊紙飛機,唱著“I believe in angels”。
但李淑娟前幾天再見到柔柔時,還是被她的變化震驚了。“她跟片子里相比,變化非常大。離開幼兒園,她的性格、價值觀、世界觀,仍然和充滿競爭的現(xiàn)實世界格格不入—她又陷入了一種不太合群的狀態(tài)。”李淑娟說。
10歲的柔柔如今在北京北五環(huán)外的一家家庭學校上學,這所學校除了她,只有4個學生。即便如此,這仍然帶給柔柔很大的困擾。她告訴李淑娟,她已經(jīng)從公主夢里走出來了,現(xiàn)在會考慮更加現(xiàn)實的問題,比如成績不太好。
“她意識到自己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樣。因為整個大環(huán)境的原因,她的自信心受到了打擊。和以前相比,有一種光芒內(nèi)斂的感覺!崩钍缇暾f。唯一讓她欣慰的是,在祈禱時,那種熟悉的光芒,又會回到柔柔的身上。
但李淑娟還是為她拍攝的柔柔,和另一個在孫瑞雪的蒙臺梭利實驗班上學的小孩感到慶幸,因為他們雖然也有壓力,但畢竟還不需要面對方菲正在面對的那么大的壓力。
方菲,是《小人國》里老跟柔柔在一起,大叫“誰敢上樹”的陽光女孩。離開芭學園后,她進了一所不錯的公立學校,如今正在等待升入五年級,要準備小升初了。
李淑娟當時在片子里給方菲的定義是“社會活動家”。值得慶幸的是,相比5年前,她的性格并沒有太大變化,還是大大咧咧,得過且過,什么都應付得來,特別有主見,但小升初的壓力,迫使她必須做到最好。
方菲的暑假只休息了一個星期,就按照媽媽制定的小升初計劃,開始忙著上各種輔導班,每周三個輔導班輪流上,還要參
加合唱團、田徑的訓練,參加各種比賽爭取獲獎,甚至要競選大隊委—這一切都是為了小升初時獲得加分。
李淑娟見了方菲兩次,帶她去公園玩最喜歡的抓魚,玩得特別高興。盡管回到家里看到家長緊張兮兮的,免不了發(fā)發(fā)脾氣,但生活仍然要繼續(xù)。李淑娟很高興她保留了公立學校里很難見到的本真和陽光。
“她已經(jīng)適應了這種環(huán)境,而且適應得特別好!崩钍缇瓴恢涝摳吲d還是傷感,“她不知道還有其他選擇。”
關(guān)鍵是一個怎么選拔人的問題
“芭學園從創(chuàng)立到現(xiàn)在,一共畢業(yè)了6批孩子,他們多數(shù)都很適應這個社會,而且很優(yōu)秀!崩钴S兒說,“我相信我們的孩子越長大,在傳統(tǒng)體制里成長得就越好,因為他們本來適應能力就很強。但這并不代表應試教育就是對的。”
53歲的李躍兒是應試教育的堅決反對者,她原本專注于美術(shù)教育和畫畫,7年前受日本暢銷書《窗邊的小豆豆》里描述的兒童理想國感染,轉(zhuǎn)向幼兒教育,并用書中理想國的名字“芭學園”命名了自己的幼兒園。
相比于孫瑞雪在蒙氏教育上的專注,李躍兒的教育理念更多樣,按照學園網(wǎng)站上的介紹,她的教育理念核心是東方哲學,同時“吸收了華德福教育、蒙臺梭利教育、瑞吉歐教育、奧爾夫音樂等精華”。兩者的區(qū)別也許在出版的著作上可看出一些差異:孫更偏重理論,李的書中則有更多實證。
與孫瑞雪不同,李躍兒堅持不過早讓孩子接觸文字。她不覺得這有什么問題!皣医涛捉趟尽⒈睅煷、華東師大的首席專家都來參觀過芭學園,贊同我們的理念。他們做出來的國家幼教指導綱要、秉承的理念也和我們完全一致!崩钴S兒說。
但現(xiàn)實并非一紙綱要這么簡單。與張同道看到的不同,像柔柔這樣脫離體制教育的孩子,在芭學園只是少數(shù),多數(shù)孩子離開幼兒園后,都進了公立學校,像方菲一樣,為一次次升學竭盡全力。
李躍兒還沒打算創(chuàng)立一所小學,來延續(xù)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太多家長的思想工作要做”。更困難的是培養(yǎng)教師,“很多進入師范學校的人本來就是學習不太好,教育背景不太好的,芭學園比一般幼兒園的老師配備更多,要求又更高,所以我現(xiàn)在主要都在培訓老師。這行流動性又特別高,培養(yǎng)一批走一批,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是每次辛苦爬到山頂,就滑下來,接著再往上爬,處于一種完全沒法解套的狀態(tài)。小學?想都不敢想!
在某種程度上,芭學園更像是一顆種子,在等待春天發(fā)芽。李躍兒對朱清時在南科大“去高考化”的制度努力,并不抱太大希望,“他的準備還沒作好,家長、社會、媒體的教育還沒有到位,試試可以,但做好不現(xiàn)實。這件事必須八個爪子一起動,投入全部精力和勇氣去做。”她的目標很實際:希望接下來可以更多接觸媒體,宣傳芭學園的理念,合適的時候,到貧困山區(qū)去再辦一家免費的芭學園。
張同道也同樣被這樣的焦慮感困擾著,他非常關(guān)注南科大的教育改革試驗,但同時也非常悲觀,“現(xiàn)在的教育體制,搬走一張桌子都會流血。高考是我們整個教育制度的奇觀,也是這個制度的靈魂,關(guān)鍵是一個怎么選拔人的問題。”
他正在考慮一個紀錄片的項目:去三五個不同的國家,用類似《小人國》的紀實手法展現(xiàn)一下這些國家的升學制度和現(xiàn)實,讓人們了解,其實選擇不止一種。“我兒子將來要在這里接受高考,我希望那時候升學的體驗是愉快的。”張同道說。
小人們走出去了,大人們卻想進來
“一旦你身處芭學園,就感受不到那些糾結(jié)與焦慮了!倍φf。2007年美術(shù)專業(yè)畢業(yè)后,他卻扛起了攝像機來到芭學園,成了《小人國》的助理攝影師。攝制組走后,他就成了專職的攝影師,拍攝的培訓素材和教學錄像堆滿了一柜子。
董力最喜歡的事就是坐在電腦前剪片子。他幾乎熟知園里每一個孩子的名字,可以講出每一個片段里的趣事。他說,從畫面中他讀到了快樂!拔蚁嘈趴鞓返臇|西一定是好的。”他甚至希望,將來他也可以用這些素材剪出一部《小人國》那樣好的紀錄片。
出于這種考慮,前年,董力說服了剛畢業(yè)的女友加入了芭學園,成為一名幼兒教師。兩個人住在城鄉(xiāng)接合部的一處群租房里,打算生一個孩子,把TA送到芭學園。
另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女教師也告訴記者,她本來在深圳從事IT行業(yè),當年把孩子送到這里,來了就不想走了,索性留下做了教師。“在這里什么都忘了!彼诿墒辖淌业牡匕迳,一邊縫著布娃娃,一邊認真地說。
這里上午一般沒有課,陽光從金色的窗簾打下來,小朋友們像在大學里一樣,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安靜而專注,談話間很恰當?shù)卮┎逯鞣N禮貌用語。一個小朋友在我身邊停下,很認真地說,“你好,你是誰?我叫童童!
“每個人只要來到芭學園,一定會明白李躍兒做的是對的!蓖鯇殞毜膵寢專诒本﹣嗊\村第二幼兒園任教研組長的武文斌說。王寶寶從出生開始,每周接受芭學園兩小時專門的育兒輔導和拍攝。從出生到現(xiàn)在4歲半,從未間斷。
站在一個幼教工作者的角度看,武文斌認為很多名聲在外的幼兒園做得絕對過了頭。比如有些私立幼兒園,大班孩子畢業(yè)要求認識5000字,這明顯太過分了。“北京有些體制內(nèi)的大幼兒園,孩子一天到晚上電視演節(jié)目,從早練到晚,能學會什么?班里的女孩子都被抽走演節(jié)目,男孩就鬧翻天,真對孩子好嗎?”
相比之下,盡管李躍兒的幼教理念仍處于邊摸索邊實踐的階段,武文斌肯定其“無疑是尊重教育規(guī)律的”。王寶寶很小時就可以專注地花40分鐘做一件事,而現(xiàn)在無論和家長有任何爭論時,他會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但武文斌有時候也會在底下偷偷給李躍兒“糾偏”。她心里老犯嘀咕,芭學園無論孩子做錯什么都不問責,會不會讓孩子缺少挫折教育,心理承受力差?為此她有時候會故意不跟王寶寶和顏悅色地講道理。另外,現(xiàn)在小學入學都很嚴格,王寶寶會不會真沒人要?她會偷偷給孩子報個輔導班。
“好多李老師的支持者,像《小人國》里有些孩子的家長,孩子一出芭學園,就被送去了國外,不讓他受一丁點兒中國社會的影響。這對孩子真的好嗎?我覺得這和李躍兒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武文斌說,“他們畢竟也是中國的小公民,硬要他們脫離這個環(huán)境,真的公平嗎?”
在家上學
文_李穎
近些年來,一方面是蒙臺梭利、華德福、瑞吉歐等國外教育理念在中國的普及,一方面是傳統(tǒng)幼兒教育的問題不斷被揭露和質(zhì)疑,許多中產(chǎn)家庭在為孩子選擇什么幼兒園、哪種教學方式的時候變得更為謹慎和小心。
再把“接送是否方便、師源是否穩(wěn)定、收費高低”等許多具體而現(xiàn)實的問題都納入權(quán)衡范圍,所謂的選擇其實對大多數(shù)家庭而言都變成不得已而為之了。
選擇不去幼兒園,無論是自己教還是請私人家教,大多數(shù)家長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孩子的社交能力該如何解決?
本刊在對三個在家教學的家庭的采訪中,家長們不約而同都拒絕讓孩子出鏡,一位海歸家長說,“即使在海外,HOME SCHOOLED(在家上學)的孩子都會被歧視,雖然在中國應該不會,但還是不想讓孩子被看成不合群的異類!碑吘梗崪Y潔式家長仍是極端個案,讓孩子不上幼兒園的選擇,其實多少有些無奈和冒險。也因此,他們都強調(diào),這種方式只敢在幼兒園階段嘗試,小學是一定要送去學校的。
、 為什么不上幼兒園?
、 教些什么?
② 誰在教?
、 怎么安排時間?
、 教了多久?
、 孩子反應如何?
漸漸感覺信心不足
小豪,4歲/爸爸:陳路,IT主管/媽媽:嘉欣,兼職翻譯
、 幼兒園太貴,普通的都要三五千,那些離家近、學英語什么的私立學校隨便上萬,雖然說孩子的教育不能耽誤,但學幾個字和加加減減的真沒必要這么貴。
、 媽媽。
③ 3年多。
④ 語文,數(shù)學,英語,常識。周一、三、五的下午,分別是圍棋課、鋼琴課和游泳課,這些都是在小區(qū)附近的兒童培訓中心報的班。
、 固定時間是每天的上午,沒有固定鐘點。這種安排維持了3年,小豪已經(jīng)非常習慣并且進入狀態(tài),他的生物鐘甚至都自動地將周一到周五與周末分別開來—周一到周五他很準時早上7點就醒了,到了周末他會睡到早上10點左右。
、 認識1000個文字,懂100以內(nèi)加法,會講簡單的英語單詞和英語會話。
嘉欣在生孩子前一直是一家外企的行政管理人員,陳路是普通IT男,倆人多年前買的房子是父母付的首期,每個月還貸四千多,這已接近他們收入的一半。
現(xiàn)在陳路已經(jīng)升為主管,收入翻倍,但嘉欣覺得這個時候留守家里全職照看小豪,夫妻倆人可以為孩子上小學攢錢。
小豪報興趣班都是嘉欣安排的,“關(guān)鍵是讓他接受點正規(guī)訓練,畢竟這些我不懂,而且他也能跟小朋友們多接觸。”小豪上興趣班,嘉欣也可以騰出時間來干兼職翻譯了。
在小豪的教育里,嘉欣是主導,陳路更多的是“克制”。兒子睡覺之前,陳路是禁止使用網(wǎng)絡的,嘉欣對此態(tài)度非常堅決,“不想讓孩子太早接觸網(wǎng)絡,那么多亂七八糟的信息,還有游戲什么的,雖然遲早都會接觸,但我總覺得遲點兒不壞!
對于在家自己教的方式,嘉欣漸漸感覺信心不足,因為一直是按照她自己的理解和書店買的所謂“教科書”來教的,所以孩子學習的量究竟夠不夠她并不知道,“但是孩子養(yǎng)成學習的好習慣我是很欣慰的!
她打算從下半年開始想辦法弄套附近幼兒園的教材來對照一下,“但是我好害怕老外的學校里學一些奇怪的東西,什么科研啊,火山實驗什么的,我這個可弄不來。”
認數(shù)認字就夠了,什么幼兒園社會的可以忽略
Ben,4歲/爸爸:阿威,私營業(yè)主 媽媽:江寧,護士
① 兩個原因。一、不知道為什么一去幼兒園就生病,回一天學校就要在家歇一禮拜,總共在學校呆過不到兩個月;二、幼兒園的“試院政策”要求父母親在孩子入學的時候先陪讀20天,每天跟他們一起上幼兒園,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學校,父母都沒辦法完成這個“任務”。
② 私人家教。26歲的幼師專業(yè)畢業(yè)生,從當?shù)仡H有名的幼兒園辭職了,朋友介紹的。
③ 1個多月。
、 語文、數(shù)學、常識,沒有安排音樂、繪畫、體育等課程,想等孩子長大一點兒了,再根據(jù)他的喜好在外面找專業(yè)的培訓班。
、 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10-11點半,下午2點半到4點。老師每周五會交一張下周的課程表過來,課程表列出具體的時間、教育內(nèi)容,和結(jié)果驗收方式等。父母會根據(jù)Ben的學習情況和身體情況調(diào)整課程。
、 Ben到現(xiàn)在還記得第一天家教來上課時說的那只叫“LUCAS”的猴子,看起來挺喜歡她的,F(xiàn)在已經(jīng)會背5首唐詩,還會照著圖畫本講故事。
1個月前,有一次Ben和小區(qū)里的幾個小朋友玩小車,幾個同齡的孩子都按照“剪刀石頭布”的方法得出乘車次序,但是Ben沒有,他一直坐在車子上轉(zhuǎn)了兩圈都不下來。其他小朋友就“憤怒”了,紛紛指責Ben,“老師說要守規(guī)矩的!”“先下后上,順序乘車!”Ben對“老師”和“規(guī)矩”這些名詞都不太熟悉,想開口反擊,卻啞口無言。
“就是那個時候我們想到,其實可以請個家教回來。又方便,又便宜,之前Ben的學校算是便宜的,五千每學期,我請個最好最好的老師,也不過1000元一個月。”阿威說。
不過這個阿威口中說的“最好最好”其實也并沒有什么標準可衡量。
“也有面試,但也沒什么專業(yè)的問題,就是看看我的履歷,問問我在什么幼兒園教過,然后看我上了一節(jié)課!奔医贪茬髡f。
阿威和江寧一共面試了3個老師,之所以選安琪,是因為她的那節(jié)常識課講動物,不是用書本,而是帶了紀錄片那樣的DVD,像講故事那樣把畫面里動物的動作都連了起來,而且所有動物都安排了很可愛的名字。
Ben現(xiàn)在的活動時間都是小區(qū)其他孩子放學回來的時候。
“所以我不怕家教就讓孩子變自閉什么的,孩子還是有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機會,至于怎么相處,孩子們有自己的法則,大人教育太多未必是好事,”阿威說,“數(shù)數(shù)認字就夠了,什么幼兒園社會的可以忽略!
孩子越小越要跟父母多接觸
毛毛,4歲 / 爸爸:楊子,高校輔導員 媽媽:文文,全職主婦
① 爸爸通過觀察身邊例子,感覺中國的幼兒園教學不太靠譜;媽媽就認為越小的孩子越應該多跟父母接觸,“讓他們充分感覺‘愛’,一切都是正面的,這樣等他們有了能力去‘社交’的時候,自然會充滿正能量!
、 媽媽。
、 1年。
、 必備的課程是語文、數(shù)學,課本是朋友孩子淘汰下來的。音樂、畫畫就沒有照課本,經(jīng)常是母子倆跟流行曲跳舞或者畫沙畫什么的,沒有什么技巧的東西,就是HAVE FUN!每天上4節(jié)課,每節(jié)課半小時,完了寫20個毛筆字就結(jié)束學習。
⑤ 除了在思想上讓孩子知道在家“生活”和“上課”是有區(qū)別之外,夫妻倆還在“時間”和“空間”上花了心思。一家三口以爸爸正常上班的時間為基準起床各自準備;到了上課時間,母子都會換下睡衣,穿上出門的衣服在家里學習。家里的陽臺被開辟出來當成孩子的“教室”,里頭沒有任何生活用具,連晾衣服都換地方了。
、 對于毛毛來說,在家學習是件“沒什么感覺”的事。不過一天最好玩的三件事就是練毛筆字,和小伙伴踢球,還有看卡通片。
讓孩子在家上幼兒園早在夫妻倆談戀愛的時候就商量好了。
經(jīng)濟學海歸文文在加拿大念書的時候曾經(jīng)做過兼職保姆,她對家庭式教學充滿信心,“都是3、4歲的孩子,智力發(fā)育、記憶力發(fā)育都不會差太遠。學太多記不住,還不如自己想學什么就學什么!
楊子曾經(jīng)有點擔心孩子上小學的時候英語跟不上去,文文也是非常淡定,“26個字母認全了,聽英文兒歌潛移默化,在家里的小件兒上貼單詞條兒,這些就足夠了。英語就是門語言,沒什么大不了的。反而是一手好字,就真得從小練習!
因為不想讓孩子在同齡人中被看成異類,夫妻二人在搬到現(xiàn)在的大樓時,就曾經(jīng)帶著餃子把整棟樓16層64戶全部走訪一次,為的是知道哪家有跟毛毛年紀相仿的孩子,打聽他們的休息和游戲時間,制訂毛毛出門交朋友的時間表。
現(xiàn)在楊子還有意愿讓孩子參加個興趣班之類,“畢竟如果他有真的特別喜歡的項目,還是得讓專門的老師來教進步才比較大!
成長的秘密
記者_黃修毅 上海報道
今年高考一張榜,中國人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應聲落入銀川二中高考生趙彥若的囊中,也應驗了考前一周他對記者放下的“豪言”:報考清華北大,成績有點懸;報考其他全國重點院校,則十拿九穩(wěn)。
不過,高考完后,他頭腦里冒出來的卻是另外一個念頭—想當個廚子,“說出來大家都覺得很雷”。
在他蒙氏教育的啟蒙老師譚雄潔看來,“這是個被愛包圍的孩子”,即便有不合常理的想法,家長也常聽任之。
趙彥若是個有主張的孩子,平日里喜歡聽聽韓寒、郎咸平們的說道,在學校里也頗“能來事兒”。高考一結(jié)束,他就張羅著為高一、高二同學暑期補習的活兒,想趁機賺點“家用”來做去寧夏西南山區(qū)支教的經(jīng)費。
高考后,趙彥若與杜一凡等同學約定,重回“孫瑞雪學!薄.斈,他們是“孫瑞雪教育機構(gòu)”招生的第一批孩子。這26名孩子,從幼兒園至小學階段,在那里接受了6年以上的蒙臺梭利教育(以下簡稱“蒙氏教育”)。接下來的6年,他們面對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到了今年,他們大多剛剛邁進高考的門檻。
蒙氏教育是意大利教育學家蒙臺梭利女士在1907年創(chuàng)立的,百年來在西方國家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華德福、瑞吉歐等試驗教學法一起,被聯(lián)合國認定為“最符合人類理想的教育”。
與傳統(tǒng)教育注重應試能力和知識培養(yǎng)不同,蒙氏教育把孩子看成是“一個精神胚胎”,教育的原則是“要尊重孩子的內(nèi)心發(fā)展”。
17年間,打著蒙氏旗號的幼兒園和學前教育機構(gòu)漸成一股風潮。作為最早的一支實踐力量,孫瑞雪學校從1995年起就在開始試驗。
“孩子們一下子感到被解放了”
孫瑞雪初創(chuàng)蒙氏實驗班的時候,正逢一批寧夏的單位機關(guān)幼兒園改制,從公辦轉(zhuǎn)成民辦。她接手了一家職工幼兒園,隨后又在出租屋里辦起蒙氏小學,和對街的銀川市第二十一小學相比,顯得條件寒磣,據(jù)孫瑞雪回憶,當年的教具都是參考圖紙請當?shù)啬窘炒蛟斓摹?br >
最初進幼兒園的孩子,包括孫瑞雪自己的兒子包雨侖在內(nèi),不過十來個。
趙彥若上小學的時候,本要去離家不遠的銀川市二十一小。當他的父母路過孫瑞雪學校門口,被一句“善待孩子以愛與自由”的宣傳口號抓住了眼球。
班上另一個同學杜一凡,入學更屬偶然。因為顧慮孫子的個頭高,在普通學校里勢必被安排在最后一排!翱床磺搴诎,聽不清講課,對坐在教室最后頭的孩子,老師多半愛管不管,一不小心就淪落成差生”。 杜一凡爺爺杜金城回憶說。
學校奉行蒙氏的小班和混齡教育,單沖這一點,這些“頭一個吃螃
蟹”的父母就把孩子送進來了。到了蒙氏小學招收首批學生,兩個班級50個人的名額,也只招了43個。
“很多人跟我說,我們應該在蒙氏班之外,再開一個平行班為蒙氏班籌經(jīng)費,但我拒絕了!睂O瑞雪說,多虧了當初的一班家長,讓她的老師們有機會把書面上的蒙氏理論落實到實踐中,那批孩子也幾乎成了蒙氏教育在中國的“小白鼠”。
何謂蒙氏教育?不要說在大西北,當時在全國,也僅僅只有幾本蒙臺梭利理論文集流傳于學術(shù)圈中。還在出版社當編輯的孫瑞雪,從一本臺灣版《蒙氏教育的科學的簡介》,讀出了“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存在知識和生活的分裂”的切膚之痛。繼而,她遠赴位于泰國曼谷的蒙氏國際培訓機構(gòu)(AMI)求學,成為中國最早一批持證的蒙氏教師之一。
杜金城對蒙氏的認識,幾乎全憑幾十年教子育孫的直覺。他自覺對兒子的教育,遵循傳統(tǒng),過于苛責;而對孫子,他決定不再這么干,“電視上都講對孩子要以鼓勵教育為主”。
家長們從剛?cè)雸@的孩子口中,得到的蒙氏教育的反響,好得出奇。原來一進課堂,就把雙手背在身后的孩子,居然受老師“慫恿”不必再遵守這套規(guī)矩了。
孫瑞雪發(fā)現(xiàn),“孩子們一下子感到被解放了。”只是,在此后的一個月里,老師們花費了不少精力在四處尋找孩子,他們時而在教室后方的櫥柜里被發(fā)現(xiàn),時而在花壇里被發(fā)現(xiàn)。人被找到時,已經(jīng)一個個玩得筋疲力盡,昏睡過去。
兩個月過去,這幫突然“被解放”的孩子,個別甚至出現(xiàn)了“退化”現(xiàn)象。孫瑞雪在教室里看到,一個急著喊“尿尿”的孩子,還沒走到廁所門口,褲子已經(jīng)褪到了腳跟兒。
“這是蒙臺梭利所謂的‘退化’現(xiàn)象,但和一般人想象的恰恰相反,這說明蒙氏教育在起作用!睂O瑞雪跟家長一溝通,如理論所言,這個孩子在便溺期存在著被過度壓抑的情況,“退化期”過后,也標志著孩子進入敏感期的開始。
在蒙氏的教育理論中,敏感期的孩子能通過“自性”來認知事物。用孫瑞雪在《愛與自由》一書中的話說,“智力就是從感覺發(fā)展到概念”。她常在家長面前,舉兒子包雨侖識字為例。
包雨侖兩歲時,任憑孫瑞雪怎么引導他“書”的概念,“總是在書架前一陣亂扒拉,然后撒泡尿,就走開了!
直到一天,銀川的天空湛藍,扶著卡車欄桿的包雨侖,毫無征兆地蹦出了第一個字“天”;緊接著猛用腳跺地,脫口而出“地,地”。孫瑞雪狂喜地抓住視野交匯處的景物,想引導孩子說出天與地之間的“樹”,他卻不再響應。
孫瑞雪為了在課堂上推演這套認知方式,甚至增設了象形文字課。盡管這種古老的文字早已失去了應用價值,但在她看來,卻是把心靈和符號的認知合為一體。
小學四年級時,趙彥若父母曾幾次想說服趙彥若轉(zhuǎn)去傳統(tǒng)學校,以適應日增的學業(yè)壓力!八麄儞奈覀冞@邊管得太松,到小學升初中再適應就來不及了!睂O瑞雪回憶說。但在趙彥若的一再堅持下,他的父母出于對孩子的尊重,最終沒有再提。
雖然家長和老師對蒙氏教育的見解時而存在分歧,但直到小學畢業(yè),只有極個別學生從班上轉(zhuǎn)走或退學。
“從蒙氏班出來的孩子,‘自我’特別強”
2004年,孫瑞雪學校第一批孩子小學畢業(yè),紛紛進入銀川的公辦中學。孩子能否適應傳統(tǒng)教育方式?能否應對好應試教育模式?家長們顧慮很大。這個顧慮被證明并無必要。蒙氏教育在抽象思考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專長,使得他們的孩子在數(shù)學學科普遍有一定的優(yōu)勢。
這批孩子中的早慧者如杜一凡,還沒念完五年級,就被銀川二中附屬的景博中學跳級錄取。他不僅身高高人一頭,成績也是一向拔尖,在傳統(tǒng)學校的應試搏殺中不落下風。用爺爺?shù)脑捳f,“杜一凡從來不是班上考第一的學生,但他總在前五名徘徊!
去年七月,杜一凡就被
北京大學法學系錄取,成了這批蒙氏孩子第一個考取大學的“大師兄”。
據(jù)孫瑞雪學校的不完全統(tǒng)計,趙彥若這批學生今年參加高考的成績普遍過了全國一本錄取分數(shù)線。當初,孫瑞雪學校跟蹤這批孩子在中學的表現(xiàn)時,反饋卻不是這么“一路高歌”。
中學老師們苦水連天,當年趙彥若的小學班主任段寬武評價“從蒙氏班出來的孩子,‘自我’特別強”。有的孩子能把業(yè)余活動組織得風生水起,卻不愿當班干部。一遇到老師當眾教訓學生,他們即便不當面頂撞,也會通過寫作文質(zhì)疑老師的做法。
進入銀川十七中的張柳一,在語文老師任教的第一節(jié)課上,突然從座位上躥起來,打斷老師授課,直陳對課文的不同理解。語文老師找班主任告狀,張柳一步不讓,“明明就是老師講錯了,我為什么不能說”。這個孩子在高中階段就被父母送去了新加坡。
這種不適應癥表現(xiàn)得更極端的是孫瑞雪的兒子包雨侖。上了中學后,他每天放學歸來都不吭氣,倒頭就睡。“好像一覺過后,才是一天生活的真正開始!睂O瑞雪說。
有一次考試試題,要求解讀這句詩中所蘊含的生活美德:假如你是一顆
珍珠,就有被埋沒的可能,假如你是一塊泥土,會被踩成一條路。包雨侖干脆交了白卷,因為“這題我不能寫,這是違背人性的,人性有一種自然向上的內(nèi)驅(qū)力”。
到了高中,包雨侖提出每周只在學校上四天課。除了感興趣的物理化學課程,其他課上他總?cè)滩蛔☆,頗不受老師同學“待見”。但包雨侖這個舉動,趙彥若特能理解!耙郧霸趯O老師學校,如果課上打個盹,同學可能忍不住從旁推搡提醒,老師都會走過來制止,因為你有權(quán)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聽。”
“畢竟,不是每個孩子的家長都是孫校長!壁w彥若感慨,父母早早為自己打好了預防針,“出去以后不是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跟老師說,在普通學校簡單地服從老師安排就好。”
這個自認“自由是建立在規(guī)則基礎(chǔ)上”的學生,融入傳統(tǒng)教育的過程幾乎不著痕跡。但在高一、高二時的一段戀愛經(jīng)歷,讓他跨越了學校規(guī)則的界限。對于早戀問題,校方總是如臨大敵!叭绻趯W校被發(fā)現(xiàn)會很慘,會請兩邊家長出面。有些老師甚至偏要把你當眾揪出來,不給你留面子!壁w彥若說。
當趙彥若的母親看到他與女孩的曖昧留言時,趙彥若選擇不藏著掖著。在孫瑞雪看來,趙彥若作出這種反應,是蒙氏教育的成功!懊墒辖逃鰜淼暮⒆釉谇嗌倌陼r代沒有明顯的叛逆期,越近青春期,和家長的關(guān)系反而更融洽!睂O說。
條件新了,問題還是舊的
17年過去,第一批從孫瑞雪學校畢業(yè)的學員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目前正在國外上學。
趙彥若中午在QQ上現(xiàn)身,常能碰上現(xiàn)在南非、英國等地求學的老同學。從同學那里,讓趙彥若對國外寬松自在的教育心生向往,或許不等大學畢業(yè),他就會選擇出國留學!爸饕窍矚g那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天天聽新聞聯(lián)播唱人民生活很幸福,我需要聽到看到一些更真實、更貼近生活的東西,能讓人對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有更全面的認識。”趙彥若說。
而孫瑞雪的兒子包雨侖,則在高二時,就干脆被送到美國接受教育。“主要是擔心他在那種學習模式下,日久之后,兒時養(yǎng)成的思維也會改變。”
孫瑞雪蒙氏辦學進入第18個年頭的時候,已經(jīng)不再愿意承認自己是蒙臺梭利理論的全盤實踐者,因為“蒙氏教育的核心是愛與自由,而我們這兒一聽自由,就跟洪水猛獸似的。更不要說蒙氏教育和我們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是相抵觸的,在一種老師對孩子權(quán)威的教育體系中,無法做到讓老師蹲下來,讓老師平心聽孩子哭泣”。
段武寬老師則體會到,“跟那一批學生比起來,現(xiàn)在孩子的家長更看重一些量化的標準!毙W入學考試不僅有嚴格的認字量要求,還要考數(shù)學英文。
為此,在小學和幼兒園教育之間,孫瑞雪學校開辦了一種“預科班”模式。在課堂上相應地增加識字量,以提高孩子在小學入學考試中的競爭力。
據(jù)蒙氏國際培訓機構(gòu)(AMI)不完全統(tǒng)計,在中國以蒙氏為名的有300多家幼兒園,但經(jīng)AMI認證的蒙氏教師不過200多名,即一個蒙氏幼兒園配備一名持證教師都不夠。
蒙氏教育辦學在中國仍是星星之火,但蒙氏品牌卻已成濫觴之勢。各種早期教育機構(gòu),乃至販賣教具的廠商,不乏假“蒙氏”之名,提高收費標準的。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霍力巖教授警示,擔心蒙氏教育成為學前教育早收費的招牌,更不要以為“蒙氏教育就是一屋子教具”。
AMI在上海市郊的嘉定育英幼兒園首設蒙氏教師培訓點。三個蒙氏班由一班持證蒙氏教師帶教,教室里擺置著價值二十多萬的荷蘭全進口教具,儼然全套蒙氏教學的“標配”。
目前在國內(nèi)開展蒙氏教育較早,且直接受到AMI顧問的學校,諸如杭州武林門機關(guān)幼兒園、上海育英幼兒園等,開始注重從教師到教具,全盤復制AMI的國際標準。但這同時也大大提高了蒙氏教學的辦學成本和進入門檻,使得上述學校的招生,有相當一部分面向港臺學生,或者父母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家庭。
從臺灣舉家遷來大陸的陳媽媽,聽說育英幼兒園試行蒙氏教育,就把小女兒Marie送進了蒙氏班,而她的大兒子Eric則在育英念“上海市二期課改”的平行班。時間一長,她觀察到自己的兩個孩子,行事風格“真的有差”。
四歲的妹妹即便獨自在家,做父母的也覺得頗為放心。她不僅能自覺注意用電用火的安全,甚至是玻璃器皿的擺置,還會反過來叮囑年長兩歲的哥哥。而哥哥的毛糙不全是脾性使然,陳媽媽留意到,他在做數(shù)學習題之類時,總是急于翻看答案,好像“對不對”對他特別重要。而妹妹一攤開畫紙或書本,一坐就是一下午,全然沉浸在另一個世界里。
“仔細看哥哥的行為,常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因為當初是這樣被教大的,把事情做完,有個交代就好,就像考試考一百分就行。” 更讓陳媽媽憂心的是,開學即將升入小學的兒子,已經(jīng)忙于應付花樣百出的小學入學考試。
看著考場上的學齡前孩子被迫抓筆寫字寫到哭,她有時會懷疑自己的選擇,“接受了蒙氏教育之后,孩子到底能不能再適應大陸的教育?
蒙氏教育關(guān)鍵詞
生命力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生長是由于內(nèi)在的生命潛力的發(fā)展”。尊重孩子的生命力,是蒙氏教育的核心。對于傳統(tǒng)學校壓抑學生 自發(fā)沖動的做法,蒙臺梭利曾予以猛烈抨擊“在那樣的學校里,兒童像被釘子固定的蝴蝶標本,每人被束縛在一個地方—桌子邊”。
兒童之家
最早的“兒童之家”是蒙臺梭利在羅馬貧民區(qū)設立的,3—6歲的兒童共處一室,有一個大的花園,學生可自由進出;有輕巧的桌椅,4歲兒童就能隨意搬動;還有長排矮柜,兒童可任意取用各種教具。孩子在“兒童之家”里享受充分的自由,但他們必須自覺把各種教具安然放回原處。
敏感期
蒙臺梭利在《有接受力的頭腦》中談道,“沒有比童年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幫助了!眱和母鞣N心理機能存在不同的發(fā)展關(guān)鍵期,例如,2-6歲是對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的敏感期,2-4歲是對色、聲、觸摸等感覺的敏感期。某種感覺能力在相應時期內(nèi)出現(xiàn)和消失,當它們出現(xiàn)時,能最有效地學習;而忽視了敏感期的訓練,就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個體化教學
蒙臺梭利強調(diào)不同個體有不同的發(fā)展節(jié)律,教育要與兒童發(fā)展的敏感期吻合。在蒙臺梭利“兒童之家”,每天上、下午持續(xù)各達三個小時的教學時間里,班上的每個孩子依循各自興趣和發(fā)展的程度不同,都有幾項“工作”要去完成。每個孩子的學習進程都在老師的觀察手冊上記錄備案,并定時更新和定制個別化的“工作”計劃。
同樣以個位數(shù)乘法為教學目標,同樣以串串珠做教具,不同程度的孩子完成的途徑也不盡相同。四歲的孩子通過找到與數(shù)字相應的串珠,再一顆一顆地數(shù)出它們,來得出答數(shù)。老師的觀察結(jié)論,會記錄下“手指的小肌群得到鍛煉,為書寫作好了準備”。而六歲的男孩則可以借助在教室里懸掛的“串串珠”乘法演示表,嘗試著套用乘法口訣得出答數(shù)。
來源:南都周刊
-----------小女9月份要進“貴族”幼兒園寶寶班了,盡量讓她不要接受“規(guī)范化”教育吧!但愿小女不會重復父母在被動地填鴨式教育做“好”學生。
-----------量力而行。
有錢的上貴族的,錢少的上便宜的,不讓上的自己帶,------。
成才與否,與上什么性質(zhì)的幼兒園關(guān)系很小。
-----------我很喜歡巴學園,但是沒有條件讓孩子去巴學園
我想每一個家長,都應該有小豆豆媽媽的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