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醫(yī)宗金鑑" 的傷寒雜病論版本與桂林古本中,
腎氣丸的組成皆是
地黃,
茯苓, 山藥,
丹皮,
山茱萸, 澤瀉,
桂枝,
附子在四聖心源中, 黃源御並沒有特別去強(qiáng)調(diào)是
熟地黃或是
生地黃,
藥物組成與上述一樣;
而在 "鄭欽安的醫(yī)書闡釋" 中, 則明白列出腎氣丸的組成:
熟地黃, 茯苓, 山藥, 丹皮, 山茱萸, 澤瀉,
肉桂, 附子
桂枝 vs 肉桂, 生地黃(乾地黃) vs 熟地黃
不知到為何兩位大師對腎氣丸的組成會有這麼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