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jié),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桂枝去皮 黃芩一兩半 人參一兩半 甘草一兩,炙半夏二合半,洗 芍藥一兩半 大棗六枚,擘 生姜一兩半,切 柴胡四兩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人參湯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黃芩,復如柴胡法。今用人參作半劑。
這個方子,仔細研究藥量,發(fā)現(xiàn)就是柴胡桂枝各半湯,藥量均減少一半,合在一起。治療的病癥,當然是桂枝湯和柴胡湯的合證。
傷寒六七日===傷寒好幾天了,經(jīng)過如何治療,沒有說,這個不重要,關(guān)鍵是看下一步的發(fā)展。
發(fā)熱,微惡寒=====這是明顯表證。
支節(jié)煩疼====支節(jié)就是人體結(jié)構(gòu)名,指四肢骨節(jié),包括身疼痛,一般是桂枝湯證。
微嘔====有點想吐,這是邪入少陽,柴胡證,因為中焦氣機不暢,升降沉浮搞亂了。
心下支結(jié)===傷寒論的心下,多指心口窩,胃的上部。支結(jié)一般有兩種解釋:一是心下這個地方不舒服,好像有東西頂著;二是心下支,是一個意思,心下兩邊的地方不舒服,類似少陽的胸脅苦滿。劉渡舟老兩個觀點都贊成,說臨床都有。胡希恕老側(cè)重于后者,即少陽的胸脅。不管怎么說,都是這一片地方不舒服。當然就會默默不欲飲食等等,構(gòu)成了小柴胡證。
外證未去=====傷寒論經(jīng)常講到外證和表,看來還是有所不同,但是大方向都是說還有發(fā)熱惡寒身痛這些癥狀。
柴胡桂枝湯====用柴胡湯和解少陽,用桂枝湯解表。這個方子,胡劉兩位經(jīng)方大家的臨床經(jīng)驗值得參考。
胡希恕老:表證需要發(fā)汗,用柴胡桂枝湯非常好用。小兒感冒常有此種情況,既有無汗之表證也有柴胡證,這里用柴胡桂枝湯就得了,只是用發(fā)汗藥不用柴胡是不行的,這是定法。這是一條很好的經(jīng)驗,現(xiàn)在很多小孩感冒,結(jié)果輸液治療,很多會留下一個低燒不退加上咳嗽這樣一個后遺癥,可以說是百藥不效,這時候用這個方子。當然,我單獨用過柴胡顆粒,治療類似上面癥狀,也是效果極好,可能小孩的真氣足,不需要桂枝湯助力,即可汗出。
劉渡舟老:一是治療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加一些活血藥物;二是治療神經(jīng)官能癥,北京人說的“肝氣串”,一會這一會那,有一股氣都出亂跑;三是痹癥,兼有少陽證的關(guān)節(jié)炎一類。
這些臨床經(jīng)驗,即是對方劑的拓展應用,也是大家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應該不斷挖掘整理。其實,有些病是可以做到專方特效的。學習傷寒論,遵從一家,不等于排斥別家醫(yī)療經(jīng)驗,凡是臨床有效地,都應該汲取,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論想法去詮釋。
所以,這個方子,應該是常用方劑,其應用不限于這一條?赡芤驗榘姹静灰粯。我發(fā)現(xiàn)臺灣的張步桃本子還有一條:《傷寒論·陽明病篇》第205條:“發(fā)汗多,亡陽譫語者,不可下,與柴胡桂枝湯和其營衛(wèi),以通津液后自愈”,《唐本傷寒論》也有此條,看來是我用的本在遺失了。這一條,也很重要,告訴我們別誤用大承氣湯。同時,也看到這個方子具有“和其營衛(wèi),以通津液”的作用
此外,《匱要略*腹?jié)M寒疝宿食病》之《外臺》柴胡桂枝湯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這一條往往容易被忽視。對于我們這些愛好者來說,這些對付急癥的方子,好真實需要好好研究,要不然到時候一頭霧水。
本云,人參湯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黃芩,復如柴胡法。今用人參作半劑。這個人參湯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是不是又是從那飛來的?丛牡囊馑迹影胂、柴胡、黃芩,好像有這么一個方子叫做人參湯:桂枝、 人參、甘草、芍藥、大棗、 生姜,就是桂枝湯加人參,是哪的方子呀,治療什么病的?莫非是治療桂枝湯證加“人參證”的?比如,有桂枝湯證,這胃里面有“痞”,也許哪一天會看到,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