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醫(yī)學(xué)探驪集》卷三。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傷寒熱毒傳里,覺內(nèi)熱過盛,中宮痞塞不通,其外形并不惡寒,惟見目赤舌苔,脈洪盛有力,素?zé)o中寒,身體強(qiáng)壯者。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溫服。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此方以大黃為君,芒消為佐,積、樸又佐之,能行氣分,惟大黃可多加,芒消自宜少用,加滑石清六腑之熱,黃芩清血中之熱,梔子清上焦之熱,黃柏清下焦之熱,使其上中下積滯之熱,皆隨大黃推蕩而去。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