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資源號 | 1311C0001000000577 |
種質資源名稱 | 盤江牛 |
種質外文名 | panjiangniu |
科名 | 牛科(Bovidae) |
屬名 | 牛屬(Bos) |
種質曾用名 | 關嶺牛、www.med126.com文山牛、桂西黃牛、隆林黃牛 |
種質原產(chǎn)地 | 國家 中國 。ㄊ)貴州、云南、廣西 縣(區(qū)) 鄉(xiāng)(鎮(zhèn)) |
主產(chǎn)區(qū)與分布 | 盤江牛產(chǎn)于南北盤江流域滇、黔桂接壤的廣大山區(qū)。這一地區(qū)是多民族聚居地,【養(yǎng)魚最新資訊】養(yǎng)牛歷史悠久。產(chǎn)于貴州境內的,當?shù)卦Q關嶺牛,分布于該省安順專區(qū)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十九個縣,而以關嶺縣所產(chǎn)最為聞名;產(chǎn)于云南境內的,當?shù)卦Q文山牛,分布于廣南、富寧、硯山、邱北等八個縣,中心產(chǎn)區(qū)在廣南、富寧;產(chǎn)于廣西境內的當?shù)胤Q桂西黃牛,分布于百色地區(qū)的隆林、田林、西林等縣,以隆林縣所產(chǎn)品質較好。據(jù)1982年考察,上述三省接壤地區(qū)的黃牛,均屬同一品種,應予歸并,因盤江水系流經(jīng)主要產(chǎn)區(qū),故取名盤江牛。 |
形成歷史 | 產(chǎn)區(qū)位于云貴高原南部及其邊緣,一般多在海拔800-1250m之間,境內山巒起伏,山脈自西北向東南蜿蜒,河流以南、北盤江為主,流經(jīng)石灰巖峰叢區(qū),多滲漏或潛入地下,成為伏流,形成河谷縱橫,谷地山深、峰巒疊嶂的復雜地形。土壤多為紅壤、黃壤。草場主要有低中山、中山的草叢草場、灌叢草場、疏林地草場,牧草種類繁多,以禾本科為主,生長繁盛,但易老化。 盤江牛各類群產(chǎn)區(qū)的生態(tài)條件和飼養(yǎng)管理方法均大體相同,而且從歷史上考察,盤江牛也有其共同的來源和交往,據(jù)云南史料記載:“蠻人明初由黔遷入”,又據(jù)云南《開化府志》記載:“舊有黔粵苗民,移居巖箐……散在沿邊煙瘴區(qū)”。元、明、清代自兩廣遷來的苗民分布于文山、紅河一帶。另據(jù)文山、硯山等地農(nóng)民反映,體型較大的牛,由廣南。西畸、麻栗坡交界處苗族山區(qū)引入,而富寧、廣南農(nóng)民認為,當?shù)氐狞S牛是祖先從廣西引來的大種牛。 產(chǎn)區(qū)少數(shù)民族,婚喪祭祀,早有用牛的習俗。據(jù)云南《文山地方志》記載:“臥以牛皮,……祭則用牛、羔、豕”,“婚不用媒,財禮以牛,多至五、六條者”。廣西《隆林縣志》也說:苗族人民“嫁取即操戈椎牛集眾,吃其片肉。卜掛病則禳送殺牲會飲,食其牛血,取牛腸渣滓以為羔汁”,每次酒事殺牛少則一頭至數(shù)頭,多則百余頭。貴州有關史料上有“苗族善養(yǎng)!拼颢C”之說,又有;“苗族三月三、四月八,以山歌對答,相合成婚,名曰趕集,聘禮以黃牛一條”,至今仍有喂“姑娘!钡牧晳T;布依族則有“追薦開吊,各親以牛祭,繞棺三匝,用斧椎牛頭到地,則剝皮用肉以餐來者”之俗。貴州關嶺苗族人民,定每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為“牛生日”,屆時先以糯米粑帶牛角上,牛食后,家人方能進食,以示敬牛;耕牛停止使役一日,以示愛惜。以上民間習俗,有利于牛的飼養(yǎng)和繁育。 產(chǎn)區(qū)在養(yǎng)牛和用牛方面,不僅有悠久的歷史 ,而且在飼養(yǎng)管理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有“若要牛上膘,一把快鐮刀”的農(nóng)諺。苗族人民斗牛的習俗由來已久,這對選好和養(yǎng)好畜種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現(xiàn)仍盛行。 |
種質類型 | 2:地方種質 |
海拔 | 800-1250 |
年平均溫度 | 15-19 |
無霜期 | 260-340 |
降水量 | 1100-1500 |
草場情況及利用 | 產(chǎn)區(qū)位于云貴高原南部及其邊緣,一般多在海拔800-1250m之間,境內山巒起伏,山脈自西北向東南蜿蜒,河流以南、北盤江為主,流經(jīng)石灰?guī)r峰叢區(qū),多滲漏或潛入地下,成為伏流,形成河谷縱橫,谷地山深、峰巒疊嶂的復雜地形。土壤多為紅壤、黃壤。草場主要有低中山、中山的草叢草場、灌叢草場、疏林地草場,牧草種類繁多,以禾本科為主,生長繁盛,但易老化。 |
功能特性 | 1:高繁殖力 □ 2:高生產(chǎn)力 □ 3:優(yōu)質 □ 4:抗病蟲 □ 5:抗逆 □ 6:耐粗飼 □ 7:耐高溫高濕 □ 8:耐高寒 □ 9:耐極端干旱 □ 10:其它 □ |
種質利用 | |
保存類型 | 1:活體 □ 2:精子 □ 3:卵子 □ 4:胚胎 □ 5:細胞 □ 6:DNA □ 7:其它 □ |
保存方式 | 1:保護場 □ 2:保護區(qū) □ 3:基因庫 □ 4:其它 □ |
共享方式 | 1:無償共享 □ 2:部分有償共享 □ 3:有償共享 □ 4:合作研究 □ 5:交換 □ 6:保密 □ 7:其它 □ |
被毛顏色 | 2:褐色 3:黑色6:其它 |
皮膚顏色 | 1:白色 □ 2:褐色 □ 3:黑色 □ 4:棕色 □ 5:花色 □ 6:其它□ |
角型 | 1:螺旋型 □ 2:八字形角 □ 3:無角 □ 4:其它 |
體貌特征 | 額平或有微凹,角形多種多樣,有上生、側生、前生者,一般角均較短。公牛肩峰明顯,峰高于背線約8-15㎝不等;母牛肩峰一般僅略高于背線2-3㎝。垂皮較長,自下頜延至前胸部,寬度有達15㎝者。胸較深而略窄,尻部傾斜。尾根較高,尾細長,尾帚過飛節(jié)。前肢正直,后肢飛節(jié)多內靠,四肢關節(jié)筋腱明顯,蹄質致密堅固。乳房較小,乳頭細短。皮薄而致密,毛細軟,黃色居多,其次為褐色和黑色,也有極少數(shù)是花斑的。鼻鏡多數(shù)呈黑色,少數(shù)肉色。 |
體高 | 公牛:116.6 母牛:108.7 |
體斜長 | 公牛:125.7 母牛:117.3 |
胸圍 | 公牛:160.6 母牛:148.8 |
官圍 | 公牛:17.1 母牛:15.0 |
腰角寬 | 公牛: 母牛: |
臀端寬 | 公牛: 母牛: |
尻長 | 公牛: 母牛: |
出生體重 | 公牛: 母牛: |
斷奶體重 | 公牛: 母牛: |
成年體重 | 公牛:298.7 母牛:239.5 |
哺乳期日增重 | 公牛: 母牛: |
初情期 | 公牛: 母牛: |
性成熟期 | 公牛:8-10 母牛:8-10 |
適配期 | 公牛:24-30 母牛:24 |
一般利用年限 | 公牛: 母牛: 16 |
生命周期 | 公牛: 母牛: |
配種方式 | 1:自然交配 2:人工授精 |
妊娠期 | 274.9 |
屠宰日齡 | 18-36 |
屠宰率 | 52.1% |
凈肉率 | 40.9% |
眼肌面積 | 67.2 |
骨肉比 | 1:4.3 |
飼養(yǎng)方式 | 1.舍飼 □ 2.全年放牧 □ 3.季節(jié)性放牧 □ |
飼養(yǎng)水平 | 1.先進 □ 2.較高 □ 3.一般 □ 4.低 □ 5.較低 □ |
舍飼期補飼情況 | 1.精料 □ 2.精料+秸桿 □ 3.精料+秸桿+青貯 □ 4.其它 □ |
飼養(yǎng)難易度 | 1.容易 □ 2.一般 □ 3.難 □ 3.較難 |
血液蛋白型分析 | 是否進行相關分析 否 |
QTL 分析 | 是否進行相關分析 否 |
遺傳多樣性分析 | 是否進行相關分析 否 |
其他遺傳分析 | 是否進行相關分析 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