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來。 |
釋名 | 時(shí)珍曰:來亦作KT。許氏《說文》云:天降瑞麥,一來二麰,象芒刺之形,天所來也。 如足行來,故麥字從來從攵。攵音綏,足行也!对姟吩疲骸百O我來牟”是矣。又云:來象其實(shí),攵象其根!惰髸访溤诲葞熷e(cuò)。 |
產(chǎn)地 | |
生境 | |
性味 | 甘,微寒,無毒。甄權(quán)曰:平,有小毒。時(shí)珍曰:新麥性熱,陳麥平和。 |
歸經(jīng) | 入少陰、太陽之經(jīng)。 |
藥物形態(tài) |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
質(zhì)量鑒定 | |
主治 | 止漏血唾血。令女人易孕(《別錄》)。養(yǎng)心氣,心病宜食之(思邈)。煎湯飲,治暴淋(宗奭)。熬末服,殺腸中蛔蟲(《藥性》)。陳者煎湯飲,止虛汗。燒存性,油調(diào),涂諸瘡湯火傷灼(時(shí)珍)。 |
功用 | 除客熱,止煩渴咽燥,利小便,養(yǎng)肝氣,除煩、止渴、收汗、利溲、止血,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yīng)用 | |
配伍應(yīng)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震亨曰:饑年用小麥代谷,須曬燥,以少水潤,舂去皮,煮為飯食,可免面熱之患。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jī)理 | |
全文 | 小麥 (《別錄》中品) 【校正】《拾遺》麥、苗并歸為一。 【釋名】來。 時(shí)珍曰:來亦作KT。許氏《說文》云:天降瑞麥,一來二麰,象芒刺之形,天所來也。 如足行來,故麥字從來從攵。攵音綏,足行也!对姟吩疲骸百O我來牟”是矣。又云:來象其實(shí),攵象其根!惰髸访溤诲葞熷e(cuò)。 【集解】頌曰:大、小麥秋種冬長,春秀夏實(shí),具四時(shí)中和之氣,故為五谷之貴。地暖處亦可春種,至夏便收。然比秋種者,四氣不足,故有毒。 時(shí)珍曰:北人種麥漫撒,南人種麥撮撒。北麥皮薄面多,南麥反此;蛟疲菏整溡蠶沙和之,辟蠹;蛟疲毫⑶锴耙蒼耳銼碎同曬收,亦不蛀。秋后則蟲已生矣。蓋麥性惡濕,故久雨水潦,即多不熟也。 小麥 【氣味】甘,微寒,無毒。入少陰、太陽之經(jīng)。 甄權(quán)曰:平,有小毒。 恭曰:小麥作湯,不許皮坼。坼則性溫,不能消熱止煩也。 藏器曰:小麥秋種夏熟,受四時(shí)氣足,兼有寒熱溫涼。故麥涼、曲溫、麩冷、面熱,宜其然也。河渭之西,白麥面亦涼,以其春種,闕二氣也。 時(shí)珍曰:新麥性熱,陳麥平和。 【主治】除客熱,止煩渴咽燥,利小便,養(yǎng)肝氣,止漏血唾血。令女人易孕(《別錄》)。養(yǎng)心氣,心病宜食之(思邈)。煎湯飲,治暴淋(宗奭)。熬末服,殺腸中蛔蟲(《藥性》)。陳者煎湯飲,止虛汗。燒存性,油調(diào),涂諸瘡湯火傷灼(時(shí)珍)。 【發(fā)明】時(shí)珍曰:按:《素問》云:麥屬火,心之谷也。鄭玄云:麥有孚甲,屬木。許慎云:麥屬金,金王而生,火王而死。三說各異。而《別錄》云:麥養(yǎng)肝氣,與鄭說合。孫思邈云:麥養(yǎng)心氣,與《素問》合。夷考其功,除煩、止渴、收汗、利溲、止血,皆心之病也,當(dāng)以《素問》為準(zhǔn)。蓋許以時(shí),鄭以形,而《素問》以功性,故立論不同爾。 震亨曰:饑年用小麥代谷,須曬燥,以少水潤,舂去皮,煮為飯食,可免面熱之患。 【附方】舊二,新五。 消渴心煩:用小麥作飯及粥食。(《心鏡》) 老人五淋,身熱腹?jié)M:小麥一升,通草二兩,水三升,煮一升,飲之即愈。(《奉親書》) 項(xiàng)下癭氣:用小麥一升,醋一升,漬之,曬干為末。以海藻洗,研末三兩,和勻。每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小品》)。 眉煉頭瘡:用小麥燒存性,為末。油調(diào)敷。(《儒門事親》)。 白癜風(fēng)癬:用小麥攤石上,燒鐵物壓出油,搽之甚效。(《醫(yī)學(xué)正傳》)。 湯火傷灼,未成瘡者:用小麥炒黑,研入膩粉,油調(diào)涂之。勿犯冷水,必致爛。(《袖珍方》)。 金瘡腸出:用小麥五升,水九升,煮取四升,綿濾取汁,待極冷。令病人臥席上,含汁噀之,腸漸入。噀其背。并勿令病人知,及多人見,傍人語,即腸不入也。乃抬席四角輕搖,使腸自入。十日中,但略食羹物。慎勿驚動(dòng),即殺人。(《劉涓子鬼遺方》)。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