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小馬耳朵、細(xì)疊子草、雀靈草
|
漢語拼音 |
gui dian deng
|
英文名 |
Herb of Tender Bothriospermum
|
藥材基原 |
為紫草科植物柔弱斑種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高15-30cm。莖基部通常多分枝,細(xì)弱,平臥或上部斜升,被向上貼伏的糙伏毛。葉互生;下部葉有柄,上部葉漸小,無柄;葉片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1-2.5cm,寬5-15mm,先端鈍,具小凸尖,基部寬楔形,兩面均被向上貼伏的糙伏毛或短硬毛。花序柔弱,細(xì)長;花小,單生于葉腋或近于腋生;苞片橢圓形或狹卵形;被伏毛或硬毛;花梗果期不增長;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果期增大,外面密生向上的伏毛;花冠藍(lán)色或淡藍(lán)色,稀白色,長1.5-3mm,先端裂片圓形,喉部有5枚梯形附屬物;雄蕊5,內(nèi)藏子房4裂,花柱短,柱頭頭狀。小堅果4,腎形,長1-1.5mm,表面密生小疣狀突起。腹面呈縱橢圓形的環(huán)狀凹陷。花期4-6月,果期6-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華東、華南、西南及陜西、臺灣、河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300-1900m的山坡路邊、田間荒地及溪邊陰濕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揀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澀;平;小毒
|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
|
功效 |
止咳;止血
|
功效分類 |
止咳藥
|
主治 |
咳嗽;吐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2g。止血,炒焦用。
|
用藥禁忌 |
有小毒,慎用。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止咳,炒焦治吐血。
|
考證 |
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Bothriospermi Tenell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othriospermum tenellum (Hornem.) Fisch. Et Mey.[Anchusa tenella Hornem.;Bothriosper-mum asperugoides Sieb. Et Zuce.]
|
科屬分類 |
紫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