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1987,8(5):214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茵陳20g,赤芍20g,山楂10g,板藍根10g,紫草10g,夏枯草10g,金錢草12g,虎杖12g,垂盆草12g,白茅根(或玉米須)15g。 |
加減 | 兼大便秘結(jié)脈弦數(shù)加大黃、梔子;脅痛較甚加柴胡、郁金、川楝子;肝脾腫大質(zhì)硬加澤蘭、鱉甲;神昏譫語配服安宮牛黃丸。 |
功效 | |
主治 | 小兒黃疸性肝炎。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分3次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小兒黃疸性肝炎64例,年齡1-12歲;病程12日至9個月。診斷和療效判斷標準均按1978年全國病毒性肝炎杭州會議制訂的標準為依據(jù)。結(jié)果:治愈58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9%。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