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山東中醫(yī)雜志1993,12(1):21 |
劑型 | 散劑 |
藥物組成 | l號(hào)方:連翹15g,金銀花15g,黃柏15g,苦參15g,生薏仁15g,赤芍15g,白芍15g,梔子10g,木通9g,牛膝12g,當(dāng)歸12g,川芎12g,甘草6g。2號(hào)方:丹參20g,益母草20g,當(dāng)歸15g,土鱉蟲(chóng)10g,醋香附10g,柴胡10g,牛膝12g,澤蘭12g,川芎12g,三棱6g,莪術(shù)6g,甘草6g,黃柏20g,金銀花20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盆腔炎。 |
制備方法 | 上藥并為粗末。 |
用法用量 | 與二風(fēng)曖宮湯(鉆地風(fēng)、防風(fēng)各20g,益母草30g,桂技、白芷、良姜各10g,小茴香、花椒各12g,艾葉、牛膝各15g)一同裝入布袋中,扎緊袋口,煮沸10-15分鐘,取袋擠凈藥汁,趁溫?zé)釙r(shí)敷于腹部病變處。每次敷15-20分鐘,藥液2-3日更換,連用1周。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本組治療盆腔炎70例,均已婚,年齡20-43歲;病程90日至11年。結(jié)果:治愈(癥狀、盆腔包塊及粘連消失,柔軟,或稍有痕跡,原不孕經(jīng)治療后妊娠者)44例;好轉(zhuǎn)(癥狀顯著改善,盆腔包塊縮小,可移動(dòng),粘連壓痛減輕)22例;無(wú)效4例;總有效率94.2%。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chǎng)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