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級醫(yī)刊1986,21(8):51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炒白術12g,茯苓12g,豬苓12g,澤瀉16g,肉桂粉3g,炮姜3g,紅參5g,佩蘭根(或葉)10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秋季腹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秋季腹瀉120例,多為6個月至1周歲嬰幼兒,發(fā)病初多有嘔吐,隨后伴腹瀉,半數(shù)以上發(fā)熱,均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征。多伴見面色欠紅,四肢較涼,舌淡紅,苔薄白,蛋花樣便,腥臭,呈一派寒象。實驗室檢查白細胞一般不高,大便鏡檢除發(fā)現(xiàn)脂肪球外余無特殊。結果:痊愈(經本方治療1-2日內熱退吐瀉停止)共96例,占80%;顯效(本方治療3日而吐止,體溫降至正常,腹瀉明顯減少,再隨癥加減1-2劑而愈者)共18例,占15%;無效(用本方治療3日仍未好轉而改用其它方法治療者)共6例,占5%;總有效率為95%,平均治愈天數(shù)為2日。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