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1991,12(3):109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鮮樟樹葉50-80g,枳實(shí)40-60g,黃芪40-60g,炒蒲黃6g,桂枝6g,沉香6g。 |
加減 | 若虛寒加蓽撥或吳萸、山柰;血虛加當(dāng)歸、雞血藤;陰虛加白茅根、玉竹、石斛;氣虛甚加黨參、白術(shù);陽虛加升麻、柴胡;血瘀甚加桃仁、紅花;痛甚加元胡、郁金;食積加山楂、雞內(nèi)金、谷芽等。 |
功效 | |
主治 | 胃下垂。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2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胃下垂142例,男性48例,女性94例;年齡12-60歲或60歲以上;病程2個(gè)月至32年。以中西醫(yī)結(jié)合診斷。①X光鋇餐或拍片證實(shí)胃下垂;②上腹可捫及強(qiáng)烈的腹主動(dòng)脈搏動(dòng);③胃有下墜感,食后加重,伴疼痛、飲脹、噯氣、腸雞有水聲,平臥諸癥減輕;④形體消瘦、神疲乏力;⑤舌體腫大有齒痕或紫暗有瘀點(diǎn)。結(jié)果:X線鋇透或拍片胃下垂已恢復(fù),諸癥消失或基本消失,食量體重增加為痊愈,共104例;X線鋇透或拍片見胃下垂好轉(zhuǎn),諸癥基本消失或減輕為好轉(zhuǎn),共21例;X光透視見胃下垂有改善,癥狀減輕為有效,共15例;X線鋇透或拍片及癥狀均無變化或加重為無效,共2例;總有效率達(dá)98.5%。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