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傣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藥 >> 正文:絲瓜葉 -傣藥擺麻搏藥物說明書
    

絲瓜葉

  
漢語拼音
Si gua ye
傣藥名
擺麻搏
別名
冒麻磨
中藥材基原
葫蘆科植物絲瓜的莖、葉和花。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絲瓜 Luffa cylindrica(1.)Roem.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長7~10m,圓形,常有角棱,幼莖綠色,被稀疏柔毛,卷須通常3歧。葉互生;葉柄多角形,具柔毛,長4~9cm;葉片圓心形,長8~25cm,寬15~25cm,掌狀3~7裂,裂片常呈三角形,先端漸尖或銳尖,邊緣具細齒,主脈3~7條。花單性,雌雄同株;雌花單生,具柄,雄花為總狀花序;花萼為5深裂,裂片綠色,卵狀披針形,外面被細柔毛;花冠黃色、淡黃色或近白色,呈5深裂,邊緣波狀;雄蕊3~5,花藥2室,多彎曲似“S”形,花絲分離,基部膨大,被柔毛;子房下位,圓柱形,柱頭3,肥厚,各2裂而外展。瓠果常下垂,長圓柱形,長18~60cm,最長的可達1m;幼時綠帶粉白色,有深綠色縱紋,老熟時呈黃綠色或綠褐色;果肉內(nèi)生堅韌的網(wǎng)狀纖維。種子長方卵形而扁,黑色,邊緣有翅。花期5~7月,果期6~9月。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5~7月花開時采摘花,曬干備用。鮮莖、葉隨用隨采。
藥材鑒別
化學成分
葉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棉根皂苷元(gypsogenin),斯里酸(maslinicacid)等三萜類皂苷元及其糖苷[1,2]。還含絲瓜苷(lycyoside)A~H[3]I[4],人參皂苷(ginsenoside)Re、Rg[3],劍葉莎酸內(nèi)脂(machaerinic acid lactone),芹菜素(apigenin)[4]。,棕櫚酸(palmit-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等[5]。 花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芹菜素,齊墩果酸等[6]。
藥理作用
1.對平滑肌的作用 絲瓜葉或全草的水提醇沉物可明顯降低乙酸膽堿對離體豚回腸的收縮作用,對組胺的作用也有類似影響,但較弱。煎劑對回腸則有輕度興奮作用,對離體子宮有極顯著的興奮作用。水提醒沉物對兔離體十二指腸無明顯作用[1]。 2.其他作用 煎劑對蟾蜍腹直肌有明顯興奮作用,對大鼠后肢灌流無顯著影響,對麻醉犬有降壓作用[1]。沸水浸液能明顯降低小鼠血清及心肌的過化脂質(zhì)(LPO)濃度[2]。
性味
味微苦,氣清香,性涼。入水塔。
功效
清火解毒,止咳化痰,利水退黃,止血。
主治
主治“攏案答勒”(黃疸),“菲埋喃皇羅”(水火燙傷),“兵洞飛暖龍”(疔瘡膿腫),“把辦哦勒”(外傷出血),“唉懷晚”(百日咳),“賀接”(頭痛),“洞賀”(汗疹)。
用法用量
內(nèi)服:花適量,研粉制丸。外用:鮮莖、葉適量,搗汁擦或洗。
注意事項
附方
1.治“攏案答勒”千絲瓜花適量。研粉,用熊膽汁拌勻,制成1g重藥丸,每次服1~2丸,日3次;鮮莖、葉適量,煎湯,外洗全身。(景洪市傣醫(yī)波波驗方) 2.治“菲理喃皇羅”,“兵洞飛暖龍”,“把辦哦勒”絲瓜鮮葉適量。搗爛,壓汁,外擦患處。(景洪市傣醫(yī)波為三驗方) 3.治“唉懷晚’,“賀接”絲瓜花干品適量。研粉,用蜂蜜調(diào)勻制丸約1g,每次服1~2丸。(景洪市名傣醫(yī)康郎侖驗方) 4.治“洞賀”絲瓜葉、硼砂各適量,搗爛外敷。(德宏州傣醫(yī)方克輝驗方) 參考文微 化學成分 [1]梁龍,等.華西藥學雜志,1993,8(2):63 [2]梁龍,等.藥學學報,1993,28(11):836 [3]付本常,等.藥學雜志(日),1984,104(3):248 [4]竹本常松,等.藥學雜志(日),1985,105(9):834 [5]Khan M S Y,et a1.C A,1992,117:66635b [5]Chang K W,et a1.C A,1992,117:23296z 藥理 [1]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77.793 [2]黃靜茹,等.福建中醫(yī)藥,1990,(3):34
藥物分類
植物藥
參考文獻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西雙版納傣藥志》、(德宏)
參考
《中華本草》傣藥卷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wǎng) 名: (必填項)
    評論內(nèi)容: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