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Cai dou
|
維藥名 | 羅比亞
|
別名 | 羅必牙《回回藥方三十六卷》,排日哈《明凈詞典》。
|
考證 | 《藥物之園》載:“菜豆,是一種糧食谷物,各地有產(chǎn);原植物與大牽牛草相似,莖多纏繞生長,葉比牽牛草葉綠,光滑;花小,紫色;莢果帶形,種子像動物腎臟,比豌豆小,帶紅色或黑色條紋!备鶕(jù)上述維吾爾醫(yī)本草所述藥物特征和實物對照,與現(xiàn)代維吾爾醫(yī)所用菜豆一致。
|
中藥材基原 | 為豆科植物菜豆的干燥成熟種子。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菜豆 Phaseolus vulgaris 1.
一年生草本,莖纏繞或直立,全株被短毛。羽狀復(fù)葉,具3枚小葉;托葉卵狀披針形成三角狀披針形,有小托葉;葉柄長(5)7~13cm;小葉菱狀卵形、廣卵形或廣橢圓形,長6~7cm,寬5.5~7cm,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兩側(cè)小葉的基部偏斜),先端短漸尖至漸尖,有時突尖,全緣,兩面無毛?偁罨ㄐ蛞干,通常具數(shù)朵花,有時可達10余朵,花白色、淡紅色或淡紫色等;旗瓣近方形,翼瓣長圓形,具短爪,龍骨瓣上端卷曲一圈或近兩圈;子房線形,花柱及花絲隨龍骨瓣卷曲。莢果帶形,膨脹或較扁,長10~20cm,寬8~20mm,先端顯喙狀,表面無毛,含數(shù)粒種子。種子長圓形或腎形,白色或帶紅色或具帶色的條紋,或為其他顏色;ㄆ6~8月,果期8~9月。
我國主產(chǎn)于河北、湖北、江蘇、四川、云南、新疆等地;國外各地均有分布。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果實成熟后摘取豆莢,曬干,搓下種子,除去雜質(zhì),再曬至足干。
|
藥材鑒別 | 種子矩圓形、長圓形或腎形,兩端略斜平截或鈍圓,長11~15mm,寬8~10mm,厚6~9mm,稍扁,表面淺肉色或類白色者具不規(guī)則的紫紅色斑點和條紋,紫紅色者具稀疏而細小的白色斑紋或表面全部淺肉色或紫紅色,無斑紋,平滑,有光澤。種臍白色,橢圓形,稍突起,長2~2.5mm,寬l~1.5mm,位于種子腹面的中央,中間凹陷成縱溝,背面有一條不明顯的棱骨。質(zhì)堅硬,不易破碎。種皮革質(zhì),子葉二枚,淡黃白色,肥厚。氣微,味淡,嚼之具豆腥氣。
顯微鑒別 橫切面:種皮表面為1列柵狀細胞,種臍部位為2列,柵狀細胞長40~65μm,寬5~10μm,壁自內(nèi)向外,漸增厚,胸腔含淡紅棕色物,近外緣有一條光輝帶。表皮下為1列中往細胞,呈啞鈴狀,長11~15μm,寬10~18μm,縊縮部寬7~12μm,其下為近10列薄壁細胞,靠內(nèi)倒數(shù)列細胞扁編或頹廢子葉表皮細胞類圓形,葉肉細胞含眾多類球形、腎形或圓三角形淀粉粒,臍點星狀或裂縫狀,層紋不明顯,另含細小草酸鈣方晶,直徑5~10μm。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菜豆中所含有的植物凝集素(PHA)是一種非特異性的凝集素,有終止妊娠等作用[1]。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級濕熱,味微甘。
1.《注醫(yī)典):“微熱!
2.《白色宮殿》:“干。有人認為干寒;有人認為濕熱!
3.《拜地依藥書》:“一級熱,濕性和干性為中等或絕對干寒!
4.《藥物之園》:“一級末熱、二級濕。”
|
功效 | 生濕生熱,填精催乳,潤肺化痰,通尿通經(jīng),軟堅退腫。
|
主治 | 主治干寒性或黑膽質(zhì)性疾病,如干性精液減少、乳汁不足、頑痰不化、小便不利,寒性月經(jīng)不調(diào)、慢性炎腫等。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3~12g。外用:適量?扇胩菨{、蜜膏、片劑,敷劑,散劑等制劑。
|
注意事項 | |
代用藥 | 若本品缺貨,可用紅菜豆代。
|
附方 | |
制劑 | |
參考文獻 | 化學(xué)成分 [1]張彥福.維吾爾藥材真?zhèn)舞b別.1999.252 藥理 [1]黃圣凱,等.江蘇醫(yī)藥1980,6(3):13 |
維藥名出處 | 《注醫(yī)典》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