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夏果貝
|
漢語拼音 | NANGJUCUIQUEHUA
|
拉丁名 | Delphinium brunonianum Royle.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毛茛科植物囊距翠雀花的干燥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莖高10~22cm,疏被短柔毛。葉多生于莖基部及下部,有長柄;葉片腎狀五角形,長2.2~4.2cm,寬4.5~8.5cm,3裂常近基部,兩面疏被短柔毛。傘房花序有2~4花。密被黃色腺毛;花梗長5.5~7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上部,橢圓形;萼片藍紫色,外面有短腺毛,上萼片船狀圓卵形,長2.2~3cm,距囊狀,長約9mm,基部粗5~6mm;花瓣黑紫色,有疏毛;退化雄蕊黑褐色,瓣片矩圓形,長約7mm,二裂超過中部,中央被黃色髯毛;心皮5,子房有疏柔毛。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尼泊爾、印度、阿富汗也有分布。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4500~6000m的草坡或多石礫山坡。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8月開花。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盛花期采集全草,洗凈泥土,除去枯葉,曬干。
|
藥用部位 | 以干燥全草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根單一,圓錐形,棕黑色;莖淡綠帶淡紫色,疏被柔毛,質脆,斷面中空,白色。葉片皺縮成團,展開呈腎狀五角形,3裂常近基部,兩面疏被柔毛,具長柄;▓F狀,萼片與花瓣均紫黑色;展開萼片大,外被短腺毛,距囊狀;花瓣片矩圓形,有疏毛,心皮5,子房疏被毛;氣清香,味苦。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湯劑,丸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涼。
《藏藥配方新編》:味苦,性涼。
《藏醫(yī)百科全書》:味苦,性涼。
|
歸經 | |
功效 | 清熱解毒。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治疫癘。
|
用法用量 | 配方偶用,6~9g。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方一:翠雀、白草烏、川黃連、木藤蓼、藏黃連、草烏絨、麝香、安息香、鐮形棘豆、山莨菪膏。共煎汁,連服多次,治炭疽類毒瘡。 方二:烏頭、沒藥、麝香、菖蒲、安息香、硫黃、囊距翠雀、大蒜、人中黃、童便。制成丸劑,每天早晨服用3粒,預防傳染病。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晶珠本草》記載,夏果貝解邪毒,清疫癘熱。讓鈞多吉說,夏果貝治皮膚病!度缫鈱殬洹酚涊d,夏果貝清疫癘熱,治疔中毒癥、赤巴病有特效!稖貚u合》記載:夏果貝生長在高山,葉粗糙,黑色,狀如狗舌,紅紫色很濃,花藍色,被細毛,花狀如哇朱(原植物:喜瑪拉雅紫茉莉)花,生態(tài)狀如長耳鸮頭;莖長,紫色,氣味芳香,有麝香之香味。功效治邪病、清疫癘熱。 夏果貝與夏岡哇二者均為翠雀屬(Delphinium L.)植物,因而不易區(qū)分。據查夏果貝的正品,各地資料記載與使用多為本品。今西藏用本品,《藏醫(yī)藏藥調查》、《西藏常見中草藥》、《新醫(yī)藥雜志》(1973)以及《六省區(qū)藏藥標準》等均收錄本品。唯云南迪慶地區(qū)用法較寬,常用者螺距翠雀花Delphinium spirocentrum Hand. -Mazz.、擬螺距翠雀花Delphinium bulleyanum Forr. ex Diels、狹菱形翠雀Delphinium angustirhombicum W.T.Wang,瀾滄翠雀花Delphinium thibeticum Finet et Gagnep.、滇川翠雀花Delphinium delavayiFranch.、須花翠雀花Delphinium delavayi var. pogonanthum (Hand. -Mazz.) W.T.Wa-ng、大理翠雀花Delphinium taliense Franch.。 |
藥物應用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