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牙髓病
一.組織學特點:
(1)四周被硬組織包繞,炎癥時疼痛劇烈。
(2)通過根尖孔和外周相連,炎癥時側枝循環(huán)難以建立。
(3)牙髓有增齡性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成分減少,纖維增多,髓腔減小。
牙髓神經缺乏定位能力,所以疼痛時難以定位。變性(degeneration of the pulp)(4)牙髓壞死(necrosis of pulp)(5)牙體吸收(resorption ofteeth)
三.牙髓充血
牙髓充血——是髓腔內的血管受到各種刺激后所發(fā)生的擴張性充血。
牙髓充血分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兩種。其中病理性充血是牙髓炎的早期表現,病理因素去處后,牙髓可恢復正常,所以又叫灶性可逆性牙髓炎。
(一)病理變化
肉眼:充血的牙髓呈紅色
鏡下:血管擴張,血細胞充盈,呈樹枝狀。
(二)臨床表現:
表現為牙本質過敏,酸痛,特別是冷刺激后引起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消失。
(一)病因
1.細菌因素——是引起牙髓炎最常見的因素,且常是混合細菌感染,如鏈球菌,防線菌,真菌等.
2.物理因素
3.化學因素:酚醛刺激
(二)急性牙髓炎:大多由慢性牙髓炎急性發(fā)作或牙髓充血轉變而來。
1.病理變化
早期具有漿液性炎癥的特征,可見血管擴張充血,通透性增加,液體滲出,組織水腫。后期是化膿性的炎癥。開始僅在受刺激的局部形成炎癥,然后遍及整個牙髓。
2.臨床表現
嚴重地自發(fā)性,陣發(fā)性疼痛,可向頜面部放射,夜間疼痛加重。冷熱刺激使疼
痛加劇。刺激去除后,疼痛依然存在。
(三)慢性牙髓炎
1.分類:(1)慢性閉鎖性牙髓炎(2)慢性潰瘍性牙髓炎(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2.慢性閉鎖性牙髓炎
發(fā)生在有齲損或磨耗但未穿髓的情況下,表現為慢性炎癥過程。血管擴張充血,慢性炎細胞浸潤,成纖維細胞增生,肉芽組織形成。
3.慢性潰瘍性牙髓炎,即慢性開放性牙髓炎
常發(fā)生在有較大的穿髓孔的牙齒。穿髓孔表面有食物殘渣和炎性出物及脫落的上皮細胞。穿髓孔下方有炎性肉芽組織和新生的膠原纖維。
4.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又叫牙髓息肉
牙髓息肉分為上皮性息肉和潰瘍性息肉兩種。上皮性息肉呈粉紅色,不易出血。表面被覆復層鱗狀上皮。潰瘍性息肉呈暗紅色,易出血。表面為炎性滲出物和壞死組織覆蓋,深層為肉芽組織。肉芽表面血管內皮細胞增生活躍。
息肉的上皮組織的來源:(1)口腔黏膜的上皮脫落后種植到息肉表面。(2)齲洞附近的牙齦上皮增殖,爬行到息肉表面。
5.殘髓炎
殘髓炎是慢性牙髓炎的一個特殊類型。它是發(fā)生在殘留根管內的牙髓組織的炎癥。鏡下表現殘留牙髓血管擴張充血、組織水腫,淋巴細胞、漿細胞、中性粒細胞等炎細胞浸潤,嚴重者也可見牙髓膿腫或壞死。
五.牙髓變性
(一)成牙本質細胞空泡性變
成牙本質細胞內或外有液體積聚,擠壓鄰近的成牙本質細胞,使其形狀發(fā)生變化,狀似稻
草束。
(二)牙髓網狀萎縮
膠原纖維構成網架,其間有積存,成纖維細胞減少,神經,血管,成牙本質細胞消失。
(三)纖維性變
牙髓內細胞成分減少甚至消失,纖維成分增多,或呈現均質狀紅染的玻璃樣變。
(四)牙髓鈣化
髓石——是由于某些刺激,致牙髓細胞變性,壞死,成為鈣化中心,周圍層層沉積鈣鹽而形成。
彌漫性鈣化——位于根髓中,有無數個小的鈣化點沿著神經和纖維分布。
六.牙髓壞死
鏡下表現為牙髓細胞核固縮,核碎裂,核溶解,牙髓結構消失,呈現為無結構的紅染顆粒。
七.牙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