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理論教學 > 基礎學科 > 病理學 > 正文:第二節(jié) 胃腸疾病
    

胃腸疾病(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潰瘍病,消化性潰瘍)

( 關鍵詞:胃腸疾。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潰瘍;消化性潰瘍;胃癌;急性闌尾炎;非特異性腸炎;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 )

一、胃炎

  胃炎(gastritis)是胃粘膜的炎性變化,是一種常見病,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可由急性胃炎反復發(fā)作遷延而來,但多數(shù)因其他全身性因素及膽汁反流至胃內(nèi)引起。近年發(fā)現(xiàn),從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分離出一種螺旋狀彎曲桿菌,命名為彎曲樣細菌(campylobacter like organisms,CLO),經(jīng)研究證明本菌與胃炎之間關系密切,該菌不僅適應胃內(nèi)高酸環(huán)境,還可降解胃粘膜表面被覆粘液使其失去保護作用,故被認為是慢性胃炎的一種病原因素。

 。ㄒ)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常見者有4種:

  1.急性卡他性胃炎(acute catarrhal gastritis)多因暴飲暴食引起,亦稱刺激性胃炎(irritation gastritis)。胃粘膜充血、水腫有時可見粘膜糜爛。

  2.腐蝕性胃炎(corrosive gastritis)由咽下高濃度酸、堿或腐蝕性化學劑引起。病變多較嚴重,胃粘膜出現(xiàn)壞死、軟化溶解。

  3.急性蜂窩織炎性胃炎(acute phlegmonous gastritis)少見,是一種彌漫性化膿性炎,病情較重?捎山瘘S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或大腸桿菌等化膿菌經(jīng)血行感染(敗血癥)或直接感染(創(chuàng)傷)侵入胃壁引起。

  4.急性出血性胃炎(acute hemorrhagic gastritis)主要表現(xiàn)為胃粘膜急性出血合并輕度壞死。本病發(fā)生與服用某些藥物(如水楊酸制劑)、過量應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及過度飲酒有關。

 。ǘ)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一種常見病。一般分為表淺性及萎縮性二種。

  1.慢性表淺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本病在胃竇部最為常見,為常見的胃粘膜疾患之一,纖維胃鏡檢出率高達20%~40%。

  病變

  肉眼觀,病變多為多灶性或彌漫性,病變胃粘膜充血、水腫,有時并伴有點狀出血或糜爛。鏡下,可見炎性病變主要限于粘膜淺層,呈彌漫性或灶狀分布。浸潤的炎性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有時可見少量嗜酸性粒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此外可見粘膜淺層出現(xiàn)水腫、小出血點或表淺上皮壞死脫落。

  2.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本病炎癥改變并不明顯,主要是胃粘膜的萎縮性變化。此時胃粘膜萎縮變薄,腺體減少或消失。臨床上可有胃內(nèi)游離鹽酸減少或缺乏、消化不良,上腹不適或鈍痛、貧血等癥狀。

  病因和分型

  現(xiàn)今將萎縮性胃炎分為A、B二型。已知A型發(fā)病與免疫因素關系密切,病人血中可找到抗胃壁細胞微粒體的自身抗體。病變在胃體部,并有維生素B12吸收障礙,常合并惡性貧血,可找到抗內(nèi)因子抗體。B型的發(fā)病則與自身免疫無關,同時并不伴有惡性貧血也找不出自身抗體。其病因可能與吸煙、酗酒或濫用水楊酸類藥物(如APC)等有關。B型亦稱單純性萎縮性胃炎,在我國較為多見。其病變部位在胃竇部,有的并可能發(fā)生癌變。兩型萎縮性胃炎的胃粘膜病變基本一致。

  病變

  胃粘膜薄而平滑,皺襞變淺,有的幾乎消失。粘膜表面呈細顆粒狀。胃鏡檢查,可有3個特點:①正常胃粘膜的橘紅色色澤消失,代之以灰色;②萎縮的胃粘膜明顯變薄,與周圍的正常胃粘膜界限明顯;③萎縮處因粘膜變薄,粘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見。

  鏡下,病變區(qū)腺上皮萎縮,腺體變小并可有囊性擴張,常出現(xiàn)上皮化生(假幽門腺化生及腸上皮化生)。在粘膜固有層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在胃體和胃底部病變區(qū),主要呈現(xiàn)壁細胞消失,其次是主細胞消失和粘液分泌細胞化生。后者稱為幽門腺或假幽門腺化生。電鏡觀察,壁細胞除數(shù)量減少外,可見細胞內(nèi)自噬泡增多,內(nèi)質(zhì)網(wǎng)擴張,高爾基器減少,線粒體腫脹,表面微絨毛消失。內(nèi)質(zhì)網(wǎng)、高爾基器和微絨毛是壁細胞的功能部分,其減少或消失反映了細胞泌酸功能的低下或消失。在幽門竇病變區(qū),主要改變?yōu)橛拈T腺呈不同程度的萎縮、消失(圖10-3)并常有腸上皮化生。胃粘膜表層上皮細胞生長,可形成絨毛樣突起,增生的上皮中出現(xiàn)分泌粘液的杯狀細胞(圖10-4)、具有刷狀緣的吸收上皮細胞和Paneth細胞時其形態(tài)結構與小腸粘膜相似,故稱為腸上皮化生。現(xiàn)知腸上皮化生的胃粘膜易誘發(fā)胃癌,多為息肉樣腺癌。

圖10-3 慢性萎縮性胃炎

幽門腺大部分萎縮消失,胃小凹延長,有潴留性小囊形成,腺上皮中雜有不少杯狀細胞(腸上皮化生),固有膜內(nèi)有不少慢性炎性細胞浸潤(Ⅱ74-4950) ×70

  胃粘膜的腸上皮化生分為小腸型及大腸型二種,二型中又分別分出完全腸上皮化生與不全腸上皮化生(圖10-4)。小腸型與大腸型腸上皮化生可從光鏡的腺體形態(tài)及粘液組化反應加以鑒別。Teglbjaerg曾報告含氧乙;僖核嵴骋赫邽榇竽c型化生,該粘液反應陰性者為小腸型化生。多數(shù)研究指出大腸型化生與腸型胃癌并存者較多,特別是不全大腸型腸上皮化生在癌旁組織中明顯增多,其DNA含量及CEA的檢出率均明顯增加。但腸上皮化生究竟是否屬于癌前病變迄今尚無定論。

圖10-4 胃粘膜腸上皮化生

胃粘膜上皮出現(xiàn)多量充滿粘液的杯狀細胞 ×200

  3.肥厚性胃炎(hypertrophic gastritis) 又稱肥厚性胃。╤ypertrophic gastropathy)、Menetrier病。發(fā)病原因不明。病變特點是,粘膜肥厚,皺襞加深變寬似腦回狀(圖10-5)。鏡下,腺體肥大增生,腺管延長。粘膜固有層炎性細胞浸潤不顯著。粘膜表面粘液分泌細胞數(shù)量增加,壁細胞及主細胞有時減少。臨床上,多數(shù)患者有胃酸低下及因蛋白由胃液喪失而致的低蛋白血癥。

圖10-5 慢性肥厚性胃炎

胃粘膜肥厚,皺襞加深變寬似腦回狀

  4.狀胃炎(gastritis verrucosa)是一種有特征性病理變化的胃炎,病變處胃粘膜發(fā)生一些大小不等的糜爛,其周圍粘膜隆起,因而形成中心凹陷的病灶,形如痘疹。病灶主要分布在幽門竇部。病變活動期,鏡下可見病灶中心凹陷部的胃粘膜上皮處于變性、壞死和脫落狀態(tài)并伴有急性炎性滲出物覆蓋病灶表面。病變修復時局部粘膜上皮再生修復。有時可見修復上皮呈不典型增生。本病與一般的單純性胃粘膜糜爛不同,其發(fā)病機制尚有待查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頁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