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公告列表     本站測試中,內容每天更新!歡迎常來坐坐!  [凌云  2006年5月17日]        
 |網站首頁 |醫(yī)學考研 |考研院校 |醫(yī)藥考試 |醫(yī)學圖譜 |在線動畫 |
 |視頻下載 |醫(yī)學課件 |醫(yī)學E書 |醫(yī)學軟件 |醫(yī)學商城 |醫(yī)學新知 |
 |醫(yī)學英語 |醫(yī)學論壇 |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聯系站長
加載中...
加載中...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醫(yī)學考研 >> 中醫(yī)專欄 >> 歷年試題 >> 文章正文
  200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tǒng)一考試中醫(yī)綜合試題           ★★★ 【字體:
200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tǒng)一考試中醫(yī)綜合試題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本站收集 更新時間:2006-5-14

 

39下列選項中,主歸脾、胃、大腸經的藥物是

A沉香B.檀香C.積實D.佛手E香橡

40大薊、小薊皆可用于治療

人肝火目赤B.肺熱咳嗽

C.胃火牙痛D.熱毒瘡瘍

E.熱淋澀痛
41.能“上行頭目,下調經水,中開郁結”的藥物是

A延胡索B.郁金C.姜黃

D.丹參E.川巷

42.下列關于藥物用法用量的敘述,錯誤的是

A麝香人丸散,每次0.06-0.1g

B.蘆薈人丸散,每次l-2g

C.京大戟人丸散,每次1g

D.牽牛子入丸散,每次4-6g

E.硫黃人丸散,每次l-3g

43.下列選項中,屬于九味羌活湯的兩味藥物是

A荊芥、川芍B.黃羊、半夏

C.細辛、防風D.生地、干姜

E.白茫、薄荷

44.下列方劑中,具有滋陰益氣、瀉結泄熱功用的是

A增液承氣湯B.新加黃龍湯

C.濟川煎D.麻子仁丸

E.大黃附子湯

45.治療肝郁化熱、脾虛血虛證的最佳選方是

A四邊散B.小柴胡湯

C.逍遙散D.加味逍遙散

E.黑逍遙散

46.芍藥湯的功用是

A調和氣血,清熱解毒B.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C.清熱利濕,升清降濁D.清熱化濕,理氣和中

E.利濕化濁,清熱解毒

47.治療帶下色白或淡黃,清稀無臭,面色優(yōu)白,倦怠便溏,舌淡苔

白,脈緩的最佳選方是

A龍膽瀉肝湯B.完帶湯

C.參苓白術散D.清帶湯

E.四君子湯

48治療胸腔脅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紅少苦,脈細弱的最佳選方是

A一貫煎 B大補陰丸

C.左金丸 D瀉黃散

E.玉女煎

49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詳析方劑理論的專著是

A《傷寒論》 B.《圣濟總錄》

C.《醫(yī)方集解》 D.《醫(yī)方考》

E.《古今名醫(yī)方論》

50.定喘湯適用的病證是

A外感溫燥,邪在肺衛(wèi)B.風寒客表,水飲內停

C.外感風寒,內傷濕滯D.風寒外束,痰熱內蘊

E.胸陽不振,痰濁中阻

51.下列方劑中,含有桔梗、黃芩的是

A敗毒散B.桑菊飲

C.黃連解毒湯D.涼隔散

E.防風通圣散

52下列方劑中,具有養(yǎng)血安神、清熱除煩功用的是

A天王補心丹B.朱砂安神丸

C.甘麥大棗湯D.磁朱丸

E.酸棗仁湯

53下列方劑中,含有包煎藥物的是

A清營湯B蒿革情膽湯

C.炙甘草湯D蒿革情膽湯

E.溫經湯

54下列選項中,屬于暖肝煎組成藥物的是

A桂技、芍藥B.香附、川梯子

C.荔枝核、澤瀉D.烏藥、獲警

E.吳萊莫、干姜

55.功用為活血化瘀、緩消津塊的方劑是

A桂枝獲苓丸B.生化湯

C.復元活血湯D.失笑散

E.血府逐瘀湯

56治療胸脅脹滿,目眩心悸,或短氣而咳,舌苦自滑,脈弦滑的最

佳選方是

A十棗湯B.防己黃茂

C.苓桂術甘湯D.真武湯

E.五皮散

57.身熱,汗少,頭昏,肢體瘦重,心煩口輪,苔黃膩,脈儒數。治療

宜用

A荊防敗毒散B.霍香正氣散

C.玉屏風散D.新加香畜飲

E.連樸飲

58.干咳無疾,咽干鼻燥,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舌苔薄白少津。治

療宜用

A桑杏湯B.杏蘇散C.清燥救肺湯

D.桑菊飲E.銀翹散

59.哮證緩解期,屬脾虛者,治療宜用

A人參蛤財散B.平喘固本湯

C.補中益氣湯D.蘇子降氣湯

E.六君子湯

60.喘咳痰多,氣急胸悶,動則氣喘尤甚,肢冷,汗出,小便頻數,舌

苔膩,脈沉細而滑。其證候是

A腎氣虛衰B.心陽欲脫

C.痰濁阻肺D.上實下虛

E.肺腎氣虛

61.患者平素體健,三日前突受驚嚇,現心悸易驚,坐臥不寧,少寐

多夢,舌苔薄白,脈弦。治療宜用

A朱砂安神丸B.歸脾湯

C.安神定志丸加曉佑D.天王補心丹

E.桂枝甘草龍骨牡螨湯

62.患者平素頭暈頭痛,耳鳴目眩,少寐多夢,突然發(fā)生口舌明斜,

舌強語春,半身不遂,舌紅,脈弦細數。治療宜用

A蘇合香丸B.鎮(zhèn)肝熄風湯

 

C.安宮牛黃丸 D補陽還五湯

E.解語丹

63.患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口供不開,兩手握固

自唇暗,四肢不溫,舌苔白膩,脈沉滑緩。治法宜用

A益氣回陽,救陰固脫B.清肝息風,辛涼開竅

C.滋陰潛陽,息風通絡D.平肝潛陽,息風通絡

E.豁痰息風,辛溫開竅

64.少腹拘急冷痛,舌苔白,脈沉緊。治療宜用

A少腹逐瘀湯B.隔下逐瘀湯

C.芍藥甘草湯D.暖肝煎

E.苗香橘核丸

65.萎證的病理特點是

A實證為多 B.寒證為多

C.熱證為少 D虛證為少

E.虛證為多

66患者水腫8年,未進行系統(tǒng)治療,出現心悸,喘咳,不能平臥,

小便不利,下肢浮腫,畏寒肢冷,舌淡,苦水滑,脈弦滑。其病

機是

A心脾兩虛,血不養(yǎng)心外 B肺氣不足,通調失司

C.脾氣虛弱,健運失司 D.陽虛水泛,水氣凌心

E.心陽不足,心失溫養(yǎng)

67咽中不適,如有物梗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悶,嘔惡,

口苦,舌苔黃而膩,脈滑數。治療宜用

A溫膽湯B.滌痰湯

C.二陳湯D.半夏厚樸湯

E.柴胡疏肝散

68患者平日急躁易怒,近日由于工作不順而導致失眠,不思飲食,口渴喜飲,口苦目赤,小便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數。治療宜用

A龍膽瀉肝湯 B.丹桅逍遙散

C.滋水清肝欽 D柴胡疏肝散

E.黃連溫膽湯

69癇證發(fā)作日久,健忘,心悸,頭暈目眩,腰膝疲軟,神疲乏力,舌苔薄,脈細數其證候是

A脾胃陽虛 B肺脾氣虛 C心血虧虛 D腎精不足 E 心腎虧虛

 

70患者實感天族地轉,惡心欲吐,站立不穩(wěn),跌倒在地,神志清楚,數分鐘后自行緩解。應診斷為

A中風 B.厥證 C.癇證

D昏迷E.眩暈

71.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治療水腫的證候是

A風水泛合B.濕毒侵淫

C.水濕浸漬D.濕熱變盛

E.脾陽虛衰

72多食易饑,形體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黃,脈滑數。治療宜用

A消渴方 B白虎加人參湯 C.知柏地黃丸 D.玉女煎

E.二冬湯

73 “脈痹不已,復感于邪,內含于心寫愧心悸的病機是

A水飲凌心B.痰熱擾心

C.瘀血阻絡D.陰虛火旺

E.心陽不足

74.患者低熱數年,以勞累后為著,伴頭痛頭暈,倦怠乏力,舌淡,脈虛。其發(fā)熱的證候是

A陰虛B.氣虛C.血虛

D.肝郁E.陽虛

75下痢時發(fā)時止,日久不愈,發(fā)時便下膿血,里急后重,腹部疼痛,飲食減少,倦怠怯冷,舌質淡,舌苔膩,脈虛數。治療宜用

A連理湯B.駐車丸

C.胃冬湯D.真人養(yǎng)臟湯

E.香連丸
二,B型題符合題現的原及型題:76-105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A、B、C。其下兩道小題的備選項,每小題只能從中選擇一個最

目要求的,每個選項可以被選擇一次或兩次。

A氣化作用B.防御作用

C.固攝作用D.推動作用

E.營養(yǎng)作用

76氣能防止精、血、津液滑脫的作用稱

77精、氣、血、津液各自的新陳代謝及相互轉化的作用稱

A既病防變B.治病求本

C.因人制宜D.因時制宜

E.因地制宜

78辨證論治的原則是

79《素問·五常政大論》所說“西北之氣,散而寒之”,體現的原則是

A肝經B.腎經 C脾經 D.心經E.肺經

80連舌本,散舌下的經脈是

81經脈上行與督脈會于頭頂部的是

A實證B.虛證 C寒證

D.熱證E.表證

82小兒食指絡脈色鮮紅者,多屬

83小兒食指絡脈彎曲、環(huán)形、多枝者,多屬

182

A.語無倫次,狂躁妄言B.語無倫次,神志不清

C.語言重復,聲低斷續(xù)D.語言錯亂,說后自知

E.自言自語,見人則止

84.鄭聲可表現為

85.譫語可表現為

A.寒熱錯雜B.真熱假寒

C.真寒假熱D.表里俱寒

E.表里俱熱

86.煩熱欲去衣被,胸腹溫,尿清長,頭暈咽干,面浮紅如妝,下肢

厥冷,舌談脈弱。此證為

87.經常院腹冷痛喜按,泛吐清誕,口苦微渴,小便短黃,舌質紅苔

薄黃,脈沉弦。此證為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E.與他藥同煎

88.旋覆花人湯劑宜

89.細辛人湯劑宜

A白扁豆 B.蒼術 C.厚樸

D.藿香E.佩蘭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轉帖于 醫(yī)學全在線 quanxiangyun.cn
廣告加載中....
文章錄入:凌云    責任編輯:凌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發(fā)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最新熱點 最新推薦 相關文章
    中醫(yī)專業(yè)核心筆記總結
    中醫(yī)綜合復習經驗談
    中醫(yī)重點筆記
    198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
    2004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中
    2003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中
    200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
    2001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中
    2000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中
    199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訴我們,歡迎您對本站提出意見和建議! 站長:凌云 皖ICP備06007007號